为人民的期盼开启新时代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昨天,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激情满怀、振奋人心,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八大之后党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党又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定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证明了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审视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不能不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一个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工业化,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像“铁人”一样舍家忘我地拼搏。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才开启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共产党人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实现弯道超车,迸发出极大的干事创业热情。近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近五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时代节点上,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开启的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今天,共产党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自信,更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党已经深刻认识到,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应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党也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之所以能在时代节点适时做出新的判断,推出新的理论,既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之所望,党之所向。在八大,党明确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就包括“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从开始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契合人民的需求。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确立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更坚定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实就是在走过弯路之后重新认识到了人民的需求重如泰山。十九大,党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主要矛盾的分析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是将其拓展到社会发展的领域。只有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的政党才能这样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由于积贫积弱太久,人民群众的需求曾经很简单,能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不敢轻易想象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转入正轨,人民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希望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的需求必然更加丰富旺盛,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人民的美好生活涉及各个领域,也撬动着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从而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具体的需求不断汇集就构成了宏大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也是人民心中现代化强国应有的模样。
  “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在十九大对人民群众作出了庄严承诺。同时,党所指引的伟大的目标也在激励着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