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空港新城拔地起千年古埠续繁华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胶东国际机场效果图。
  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素有“金胶州,银潍县”之称的胶州市一直是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重镇,历史长达5000多年。北宋时,胶州作为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过去的5年中,胶州市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四大“国字号”平台,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的胶州将增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劲的开放发展动能,胶州已步入对外开放“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的新阶段。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本报通讯员 刘伟
  居民收入是全省1.8倍
外贸进出口领跑全省

  五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胶州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政企连心、携手共进”的生动局面。胶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健康增长,分别从2011年底(下同)1500亿元到2016年底(下同)接近“三千亿大关”、424亿元到突破“千亿大关”、34亿元到接近“百亿大关”;生产总值从668亿元到突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突破1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38765元、18518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约束性指标全面达标,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从2012年开始在青岛市综合考核中全部位列“优秀”等次。
  生产总值连续跨过4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11%,2016年GDP总量是2011年的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1.8%、19.6%,总量均比2011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3%。外贸进出口总量始终领跑全省同级城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胶州市坚持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今年上半年产业比重为4.1:56.1:39.8,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2016年商标总量由1900余件增至6800余件,马德里商标、青岛市级以上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由1件、88件增至264件、195件。传化公路港、海尔有住网等项目带动生产性、生活性物流企业集群发展,产业规模加速迈向千亿级。跨境电商、分享经济蓬勃兴起。“山水洋河、四季有约”等旅游品牌日益叫响。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红黄白黑”品牌效益,胶州大白菜获评全省首批十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全域空港多式联运
布局欧亚贸易枢纽

  在几年前还是一片盐碱地的胶州南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拔地而起。中集、特锐德、京东、有住、传化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形成规模优势,青岛大学胶州校区、青岛幼儿师范、利群商业综合体以及职工、人才、专家公寓等功能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四年时间总投资1160亿元大项目群拔地而起,那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早已作古。
  2015年,4F级胶东国际机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这条信息无疑让胶州沸腾。广大党员干部披星戴月拼搏奉献,广大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和谐顺利征迁村庄21个、企业128家、村民21759人,总征迁面积达45990亩,目前机场“海星”状航站楼已经显现,流亭机场正式启动向胶东国际机场转场。随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按照“港城一体化、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的思路,首批集中签约了厦门航空青岛基地、首都航空青岛基地、胶东空港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加快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引领区、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按照“一核两翼三支撑全辐射”思路,确立8.25平方公里的发展先导区,成立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企业联盟,打造我国沿海首个面向欧亚的国际性产业园区。短短几年时间,胶州多式联运中心也从简单分拨,到海关、国检功能全面完善,从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获批,到大力增开班列拓展运力,2017年1月-8月份中心站到发总运量突破29.8万标箱,同比增长38.5%。“铁路陆运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多式联运项目被确定为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综合贸易枢纽项目。
全域统筹美丽乡村
获评全国绿化模范

  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胶州市政府不断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一个又一个强镇强村出现在胶州市这个大家庭的花名册中。其中,李哥庄镇获评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并与铺集镇、胶莱镇共同获批全国重点镇,南王疃村、纪家庄村、小高于家村获评全省宜居村庄,玉皇庙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奖。
  五年以来,胶州市政府不断加大乡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优化县乡路网,改建农村公路12条36公里,完成道路大中修386公里,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508公里。加快连通市政路网,打通温州路等瓶颈道路5条,新建柳州路等西部城区道路8条,整修常州路等老旧道路12条,初步建成“七纵七横”骨干路网。城乡公交村庄覆盖率98%,胶州至青岛公交正式运行。农村电网改造、镇驻地天然气布点实现全覆盖。除险加固中小水库16座,改建病险水闸5座,新增节水灌溉13.5万亩。新建改造供水主管线27条,规模化供水村庄覆盖率96.8%。获评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
  为了让家乡“绿”起来,胶州市大力实施“植树爱绿美化家园”“环保治理”“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全市新造林9.8万亩,建成明山、山洲等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关停全部黏土砖、石子矿生产企业,淘汰燃煤锅炉400余台,在青岛市率先淘汰全部黄标车。规划建设“1+10+9+X”污水处理体系,建成启用污水处理厂6座、区域小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处理模块8处、村庄污水管网488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2万吨,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完成河道治理87.8公里。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省级生态市验收,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市、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
中小学五个全覆盖
生命健康全程护航

  为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胶州市多年来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累计投资166.6亿元兴办政府实事57项。教育方面,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本科达线率名列青岛区市前茅。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0所、幼儿园78所,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小学塑胶操场、农村标准校车、城区中小学集中供热、城乡中小学安全校舍、设施信息化“五个全覆盖”,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每年可为群众节省就医费用6000余万元。完成人民医院、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3.36万平方米。启动建设上海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疾病防控、国医馆建设、医养结合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平稳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扎实推进“生命全程健康护航计划”“零岁健康工程”,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市、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
  在社会保障方面,始终把就业摆在首位,累计新增就业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积极推进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实行社会医保“三险合一”,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709套,实现市镇社村四级养老服务平台全覆盖,创新建立“阳光民生999”大救助体系、低保动态管理体系,惠及困难群众24.8万人次,该经验被民政部向全国推介。
依托“四港”风口
胶州谋划未来腾飞

  博览古今,今后的5年是胶州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胶州发展历程中又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当下的胶州将增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劲的开放发展动能,胶州已步入对外开放“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的新阶段。广度延伸,就是依托公路港、铁路港、海港、空港“四港”联动,拓展开通20余条国内外货运班列,全面承接150余条国内外航线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重点城市及企业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深度拓展,就是以四大“国字号”功能区为载体,放大“政策叠加、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优势,带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更多领域开放共赢。
  在未来的5年里,胶州力争在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岁以上,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空港新城拔地起,千年古埠续繁华。站在新的起点,胶州将继续坚持用“新方位”定义新目标,用“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把握大势、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全力开创胶州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