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多肉这个坑,想出来可就难了
济南多肉植物圈内人的画像很鲜明——年轻、文艺、还有点懒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的多肉植物“铁粉圈”经常聚在一起欣赏多肉、交流体会。
     能把一个圈子称作“坑”,这个圈子该有多吓人?可是,恰恰是圆滚滚、绿油油,有点可爱的多肉植物,从这个坑下去容易上来难。这几年,多肉植物在国内红极一时,不少年轻人疯魔其中,济南也有一个养多肉植物的圈子。小小的多肉有多大门道?为啥值得他们前赴后继地跳坑呢?
  本报记者 于悦        

  多肉圈门槛低,养着养着就成了专家
  晶晶是一位多肉发烧友,提到入坑3年来的经历,她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受虐”。
  2014年大学毕业前夕,晶晶在一次小规模的多肉植物展览上接触到了多肉,“我平时在宿舍里也养点绿萝、发财树、茶花这样的植物,但基本上活不过一年。马上要工作了,没那么多空,又不想残害生灵,就想找点又好养又好看的多肉种种。”
  便宜、好养,这是很多圈内人选择多肉的原因。对于晶晶来说,她觉着多肉还有两个特质很吸引她。一个是容易拍照,用她的话说,只要光线合适手机够好,随便一张都能美若天仙。其次,和开花植物不同,造型优美的多肉一年四季都会保持一种“开花”的状态,“感觉我的成果永远不会消失呢!”
  就这样,晶晶正式入了多肉坑。她先从展览会上抱了两盆多肉回宿舍。毕业后,又开始从多肉大棚或淘宝上购买。逐渐的,家里的窗台已经摆不下越来越多的花盆,她就又开始买花架。后来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多肉的数量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四五个普通花架配上两排露养花架,家里已经有了近百盆多肉。
  像晶晶这样的,其实代表了济南不少多肉爱好者。同其他花卉养殖爱好者不同,多肉圈内人的画像其实很鲜明——年轻、文艺、业余,还有点懒。晶晶周围的多肉爱好者几乎没有超过35岁的。“毕竟国内2014年才开始流行这个,都是年轻人先接触。”
  同时,多肉植物需要的空间少,也不用像别的花草那样需要随时打理。即使是忘记了浇水,坚强的它们也不会死去。“关键还是家里不够大,像我开始时只能自己租一个房间,养传统花卉真的不现实。” 
  多肉越养越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花费增多。多肉植物本身虽然不贵,但随之而来的土壤、花盆、花架的消费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土壤也不是从楼下随便挖点土就能行。“有些讲究的人,会把火山岩、彩虹石、绿沸石等土按各种比例混合,再种上相应的植物。我虽然懒,但也得根据透气性、保水性大体选择一两种土。”就这样,每个月花几百块钱成了常事,而为了让多肉吃饱,晶晶自己则需要经常“吃土”。
  在多肉圈里,晶晶这样的还只是入门级。“不光是数量,在植物种类、养殖技术,比我厉害的人多的是。”晶晶的花友都是从网上认识的,平时都在QQ群里聊聊养花经验,晒晒自己的作品。“刚进群的时候也只是看别人聊,后来敢主动问一些问题了,现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也敢回答。”
  晶晶说,绝大多数多肉爱好者都不是养殖专业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再厉害的人,开始时也会养死很多花。大家都是养着养着,就成专家了。”
  艰难熬过了夏天,10月份更不能辜负
  虽说多肉好养,但也只是好上手而已。在圈内,衡量养殖水平的一个标准,就是看手下的这些植物能否活过第一个夏天。每到了六七月份,“蚧壳虫”“霉菌”这些词汇就会在QQ群里反复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片哀嚎“上个月刚买的几株植物就死了!”“哪来了这么多虫子?”而等到夏天一过,群里又是铺天盖地地咨询靠谱卖家和淘宝链接,因为大多数人刚刚死了一批多肉,需要赶紧进补。
  正因如此,“别辜负10月”就成了圈内的一句俗语。“大概一方面是因为心理作用吧,毕竟熬过了夏天,秋天就感觉十分舒服了呢。”圈内小有名气的发烧友“京鹿”说,10月份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这都非常适合多肉生长。而且,一些多肉需要在10月份接受充足的日晒,有利于过冬。“特别对于北方而言,秋天十分短暂,更要好好珍惜!”
  当然,对于肉友们来说,憋屈了一个夏天,终于可以在金秋十月翻身了。“一年四季下来,10月份在朋友圈晒多肉的人最多!”京鹿说。
  由于格外喜欢桃蛋这种多肉植物,多肉爱好者小孙就把“桃蛋”作为自己在网络上的昵称。但尽管如此,她养桃蛋的历程可一点不轻松。为了少走弯路,小孙几乎一有空就上网找攻略,并按照别人的经验买土买药买花盆。但几年下来,她感觉效果不好。
  “每个人所处的城市不一样,即使在相同的城市,由于阳台高度、见光时间不同,所以不论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桃蛋”解释,她们群里的一个花友住在昆明,那是一个被称为“开挂区域”的地方。“因为四季如春,植物受到霉菌和蚧壳虫攻击的几率会小很多,再加上光照充足,真的随便养养就能活。”
  “桃蛋”有时也会在网上分享自己养多肉的经历,但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晒”。“把漂亮的肉肉拍得美美的,然后发到网上去,看着底下的留言说‘哇好漂亮’,真的是太爽了。”
  多肉圈子里的人都很文艺且热爱生活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阳台可能就是他们养多肉的唯一空间了。但用多肉爱好者们的话来说,无限膨胀的养殖欲望和有限的阳台面积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时候抱团入伙,一起去大棚看多肉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济南姑娘柚子介绍,她就知道这样一个本地多肉铁粉群。群主是一个超级发烧友,在商河租下了一个几百平米的大棚,和一二十个好朋友一起,在大棚里种下了近万盆多肉。“每天都排了班,必须有人去照看,周末大家一起去玩,顺便聚会吃喝,而这周出力照顾的人,可以吃霸王餐。”
  柚子自己也去过大棚,她发现,这个圈子里的人各种各样,但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文艺且热爱生活。这从他们从事的工作中就能看出来,“有摄影师、有烘焙师、有玩音乐的,还有客栈老板等等。交往起来,大家也都很随和。每次参加完活动,都会领着一堆优惠券回来,都是圈内人发的,比如面包打折券、酒吧打折券等等。”
  柚子说,2014年前后,很多人开始接触多肉,到了2015年时,不少人都有了自己的大棚,想通过多肉来赚钱。可随着这个泡沫破了,很多对多肉不那么热爱的人都出坑了。“特别是济南,夏天太热了,每到夏天,都仿佛看见钱包瘪了一层啊!”尽管如此,柚子依然选择呆在“坑里”。
  “去年夏天一过,多肉死了一小半,当时的男朋友勒令我不许再买。尽管如此,最后还是他把几十盆多肉搬到了5楼。哈哈!”柚子说,很多人都碰到和她一样的遭遇,但当发现事情慢慢向好转变的时候,之前的阴霾就会一扫而光。“现在我们俩结婚了,老公每次看到我弄这些多肉都会‘嘲讽’两句,我就和他说,养多肉就和养孩子一样,每天都得摸摸有没有长肥或者长蔫,有没有招虫子。多肉都养不好,以后怎么养孩子?”
  尽管有些强词夺理,但不少人都觉着,一般能在“多肉坑”内撑过两个夏天的人,基本上就是真爱了。柚子说,养多肉和很多事情一样,都是入门易坚持难。其他一些事情,可能只能一个人默默努力,还好养多肉时,会有很多人一起分享经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