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人自掏腰包建起合唱团
进社区、跑养老院、慰问子弟兵,他们坚持了两年多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玮      

  自费购买演出服进行公益演出
  近日,在尊尚老年公寓,“音乐之声”合唱团十几位老人穿着红色的演出服,在音乐的伴奏下,满怀激情地唱着《歌唱祖国》,而她们的面前的听众,则是一群年迈的老人,有的已经丧失了部分自理能力。听到歌声,老人们笑了起来。
  史向阳走下台去站在老人们中间,带着他们打着节拍,有的老人颤巍巍地伸手,史向阳一下子握住,微笑着鼓励他们一起唱。但受到歌声的感染,老人们虽然吐字非常吃力,仍然使劲地跟着节拍,与队员们一起合唱。一曲结束,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有位坐在轮椅上老人兴奋不已,还即兴唱了《红灯记》。
  这是最后一个节目,意味着史向阳和她的合唱队,又完成了一场慰问演出。与其他演出不同的是,史向阳和同伴们是自费公益演出。“这衣服原价卖得很贵,我给他们说我们这是公益演出,对方也很感动,便宜了一半卖给了我们。”史向阳笑着说。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经费的小团队,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史向阳说,当时大家聚在一起,就没图什么利益。
  39度高温天,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
  2015年3月,史向阳进入山东老年大学学习声乐,本想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认识了很多热爱唱歌的同伴。
  下了课,意犹未尽的同学们还聚在一起练发声、练音准,唱得不尽兴,大家索性凑在一起AA制,到附近的KTV里练歌,一唱就是一下午。在歌声中,史向阳跟其他学员越来越熟悉,甚至一起散步,锻炼身体。很快,在一向热情的史向阳的组织下,志同道合的老人们组成了一个合唱队,起名“音乐之声”,定期在一起排练。
  合唱队刚刚成立,就遇到了一个参加合唱比赛机会,队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了能找到一个排练的地方,史向阳瞒着大家自己出钱租了房子。后来为了怕打扰周边邻居,他们又“转战”到公园里练习。
史向阳记得,当时是7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最高的一天,达到39度,这群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老人们,却仍然坚持排练,站在公园里一唱就是七八个小时,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掉。史向阳看到这一幕,感动地直掉眼泪。
  “后来那场比赛,我们不仅获得了入围资格,还获了奖。”史向阳说,看着老年人们穿上演出服开心地跳起来,她非常感慨:“能够有我们老年人展示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退休了,依然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获奖之后,这个小团体越来越出名,在山东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大家几乎都知道史向阳组建了一支“音乐之声”合唱团。
  可他们却没有让自己的歌声停留在老年大学里。有一次,史向阳的朋友找到她,约她一起去老年公寓慰问。史向阳立马就答应了,可是当她带着合唱团来到老年公寓时,看到老人们的第一眼,史向阳却止不住的心酸:“他们肯定是寂寞太久了,见到我们来看望他们,那种高兴的模样,我真是忘不了。他们一个劲儿拉着我们聊天,手都不肯松开。我们走的时候,他们一直冲着我们挥手,直到看不见了。”史向阳意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了年纪,尤其是现在空巢老人这么多,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慰藉。
  于是,史向阳带领着“音乐之声”合唱团开始走社区,转养老院,慰问环卫工人、在春节期间给不回家的战士们演出,参加多场社区晚会,为不同的人群送去他们的歌声。史向阳还记得第一次去社区的情景,那时候英雄山社区有个义卖活动,需要他们来演出。“当时下着雨,非常冷,老人们演出服非常单薄,但是时间定了,大家坚持着唱完。”
  两年多来,史向阳和合唱团已经记不清一共参加了多少次演出了。每次接到演出任务,他们就像是接到命令的战士,急匆匆奔赴演出现场,有时甚至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有一次,一位小战士听了他们唱的歌之后,对史向阳说:“看到您,就像看到我的妈妈,有一种家的感觉,很亲切。”这让史向阳觉得,他们的苦没有白吃。
  “当时接到退休证的那一刹那,我差点就抑郁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是不是自己就没用了。”史向阳笑着说,“音乐之声”合唱团,却给了她答案。现在他们不但能送去歌声,甚至还无偿参与社区治理、参与举办公益活动。现在的他们,还计划着下一次的慰问。“人退休了不代表着职业的结束,只要有心,一样可以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退休后,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山东老年大学2015级声乐9班学员史向阳选择了不一样的一条路。她与声乐班的部分学员自发组建起了“音乐之声”合唱团,一起进社区、进军营、访养老公寓,歌声到哪里,欢笑就带到哪里。

  史向阳和合唱队成员正在老年公寓慰问演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