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秧歌、唱民歌、听“K”歌……
花博会,一位24岁女孩的文化寻根之旅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鼓子秧歌是商河人难忘的乡愁。    刘志海 摄
  “K”歌比赛现场。
     24岁的静静,离开商河举家搬到新疆已经15年了。十一假期加上提前休的年假,静静和爸爸妈妈回到老家探亲。回家期间,正值花博会,静静看秧歌、听民歌……11天的花博会成了这位24岁女孩的“文化寻根之旅”。临行前,静静在朋友圈写道:“对故乡最大的眷恋,就是记住故乡人,故乡事,了解铭记并传播故乡文化。”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王玲 高倩倩
  琴书《喜逛花博会》
揭开“文化花博”面纱

  9月25日,静静乘飞机从新疆回到商河,15年以后再次踏上故土。9月26日早晨的老豆腐唤醒味蕾的同时,也唤醒了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每天早晨奶奶也会带着我去吃老豆腐,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个味儿。”26日一天的闲逛,让静静对于15年后的商河有了最初的印象,真正加深静静印象的开始于9月26日晚上的那场晚会。
  26日,为了迎接花博会和国庆节,商河县文广新局举办了“喜迎花博会暨欢度国庆节”文艺晚会。静静和父母在叔叔一家的带领下,来到商河县文化中心观看了这场晚会。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歌舞剧院、济南市京剧院和济南市曲艺等专业院团的助阵,让静静欣赏了一场水平较高的文化盛宴。但最让静静难忘的还是山东琴书《喜逛花博会》。
  “大娘你听我讲,这是蝴蝶兰……”以农村老太太进城看花博会为切入点,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了花博会的特色。“我去年没有看过花博会,听了那天晚上的演出之后,突然对27日开幕的花博会好奇不已。”静静说道。后来,静静了解到,《喜逛花博会》是为了花博会举办原创的精品节目,晚会上是首次亮相。“为了举办花博会,听说文化部门从过了年就开始原创以花博会为主题的琴书、三句半、快板等众多节目形式,我觉得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节目表现形式通俗易懂,为花博会增添了不少人气。”静静说道。
鼓子秧歌《黄河鼓韵》
商河文化还是商河味

  27日一大早,静静一家就来到了花博会主会场。“赏花”之余,他们一家被开幕式上的音乐舞台秧歌《黄河鼓韵》深深震撼。在“头伞”的带领下,遒劲有力,气氛热烈。对于鼓子秧歌,静静还是门外汉,只能听到爸爸妈妈在身边讲解“这场儿跑得不错,头伞的举伞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我们那是扛伞……这么多年了,鼓子秧歌还是商河味。”父母讲得兴高采烈,静静依然听得糊里糊涂。
  “虽然我讲不出门道来,但是看了之后就莫名的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过年那会儿,村里一些老人都会跑两场。”静静说,她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原汁原味的商河鼓子秧歌了。每年的秧歌汇演时,家里人会拍一些视频,传给他们看,静静看不懂,兴致不高,通常都是爸爸妈妈看得津津有味。“现场看,感觉完全不一样,鼓子秧歌还得现场看。”花博会期间,商河县精选了8支城区鼓子秧歌队伍(每支不少于50人),每天轮番上阵,让静静的父母切实过了把“秧歌瘾”。  
  一位“跑秧歌”的伯伯告诉静静,一个月以前,商河县文广新局专门给他们开了准备会,对每支鼓子秧歌队都进行了专业指导。伯伯告诉静静:“鼓子秧歌是我们的文化品牌,代表商河特色,所以我们的表演一定要专业,花博会上,大家都铆足了劲跑,不能给商河丢人。”
  除了鼓子秧歌外,静静在花博会上还听到了商河民歌。据了解,花博会期间,有30多名民歌演员在现场轮流演出。“小货郎本姓张,家住在商河怀仁庄……”流行于怀仁镇周围的《小货郎》,静静还是第一次听。“感觉这样的民歌很朴实很可爱,一学就会,我看见现场不少游客都学了起来。”静静说,回新疆之后,也要唱给朋友听,在朋友面前露一手。
秧歌古村演绎历史流变
职业化让秧歌再寻生机

  花博会期间,除了主会场外,静静还参观了郊野公园、鼓乡迷宫、北纬37度、秧歌古村等景区。其中,静静觉得不得不提的是秧歌古村。位于孙集镇袁窦村的“秧歌古村”,设有“求年于滳”、“沙场点兵”、“欢庆丰收”三个表演区。通过解说员的讲解,静静了解到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象征着鼓子秧歌来源于祭祀、军事、庆丰收三种不同起源说。
  “我以前还真不知道鼓子秧歌的起源是这样的,感觉自己一下子穿越了,看到鼓子秧歌从远古到现代起源发展的历史流变。”静静激动地说。
  看完之后,静静还充当了小记者,采访了秧歌古村的负责人李传英。李传英告诉静静,花博会期间,秧歌古村每天演出12场,从当前的客流量来看,至少能接待3万人。而表演者们是“职业表演者”,他们每演一场会获得相应的报酬。“大家每天表演很辛苦,获得报酬是应该的,这也是我县鼓子秧歌职业化的一个尝试。”李传英说。
  在静静的心里,商河人将鼓子秧歌爱到了骨子里。“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人人都会扭。”将老百姓的这种喜爱转换成可以谋生的手段,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才能真正走出商河,或许会像东北二人转一样风靡全国。静静开玩笑说:“如果鼓子秧歌真的职业化了,说不定以后在新疆有人结婚、开业时,也能看到商河的鼓子秧歌。”
全民“K”歌唱响商河
看看商河人的文艺范儿

  在怀仁镇举办的首届“喜迎花博会·放歌鲁西北”全民K歌大赛本不在静静一家的出行计划中。在得知表妹晋级决赛后,全家人临时决定去加油助威。“看完才发现,咱商河真是藏龙卧虎,大家充满文艺范儿。”静静的妈妈谈到。
  静静谈到,去看“K”歌比赛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但是观众兴致很高,人山人海,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给静静印象最深的就是冠军季文龙,无论是季文龙的京胡独奏《夜深沉》,还是京剧选段,都达到了专业水平。“我觉得唱得挺好,可以尝试参加星光大道等节目,万一火了,咱商河就有大明星了。”静静说道。
  静静的表妹谈到,参加比赛的有400多名选手,很多周边县区的人都来参加,海选、晋级赛、半决赛、总决赛,差不多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比赛的评委,都是请的省市专家,很严格也很公平,决赛前夕,我还特意去《星光之夜》群星璀璨演唱会上去学艺,没想到还是没获奖,挺遗憾,我回去好好练练,争取明年再来。”小姑娘如是说道。
  回到新疆已经十天了,静静说,她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这次故乡之行,时不时地翻翻拍过的照片。“这次回来收获很大,商河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这样的生活和环境或许我能在其他地方看到商河的影子,但我所看的秧歌,听的民歌,好像只有在商河才是那个味儿。这次回家看花博,像是自己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我是商河人,我爱我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文化。”静静感慨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