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烟头、清垃圾……“小红帽”坚守创城一线
文明大丰收,别忘了他们的付出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志愿者向市民宣传文明理念。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志愿者在公共场所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核心 提示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社区作为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社区网格员以及社区志愿者的点滴日常,让文明习惯渗透到单元楼里的每一户居民家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个文明社区,构建出了济宁这座文明城。
  清杂物、捡烟头、摆车辆……在济宁城区,每个社区都能看到“小红帽”们忙碌的身影,也正是他们的忙碌与坚守,催开了济宁文明之花。

  本报记者 孔令茹

每天去楼道捡烟头,大爷惭愧找来烟灰缸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维持交通秩序、清理人行道垃圾,铲除小广告……在城区每个社区,都能看到社区“小红帽”的存在,他们就是创城期间一线的社区网格员。
  在任城区阜桥街道枣店阁社区,网格员刘梅活跃在创城一线,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见证着社区文明的逐步提升。“辖区一小区里有个楼道总是有烟头,一位大爷吸完后往地面上扔,劝说了几次不管用,我就每天去捡。”刘梅说,捡拾的次数多了,这位大爷渐渐觉得不好意思,主动从家中找来烟灰缸,把烟头全部扔进烟灰缸。
  小区里还有一位魏叔叔,门前的杂物堆放在楼道里,很有安全隐患。刘梅每次去做工作总是“碰壁”,魏叔叔情绪激动,说了难听的话,刘梅的眼泪几次在眼里打转,但依然没有放弃。
  怎么劝说这位魏叔叔呢?刘梅选择旁敲侧击,找楼长和街坊们帮忙,闲聊中让他逐渐意识到堆积杂物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主动将门前的杂物清理干净。
  这样的小事,在社区网格员刘梅的“创城日志”中还有很多很多,正是一件件日常小事,让老小区有了大变样,可以说网格员们每一次弯腰捡拾烟头,捡拾的都是城市大文明。

主动“加班”去捡垃圾,花椒成熟没来得及回家收
  52岁的刘春礼家住和平街社区来鹤小区,虽然老家在枣庄,但来济宁30多年了,对济宁有着很深的感情。为了社区越来越美好,他主动加入和平街社区志愿者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者。
  “社区对我们家庭有恩,我要做点什么回馈社区。”起初,刘春礼的想法就是如此简单。在做了6年志愿者之后,今年创城让他感慨良多,他说,“看到整治良好的社区,就像迎来丰收一样喜悦”。
  早晨7点出门、晚上7点回家,这是刘春礼创城期间雷打不动的作息,手上的茧子磨下去又长出来,他还是一样笑呵呵地捡垃圾、摆放车子。自己包保的社区值班点工作结束,他还会绕着社区逛一大圈,主动给自己“加班”找活干。垃圾、小广告、乱停乱放,一丁点的不文明行为他都不“放过”。
  “没有别的想法,就是真的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刘春礼说,从3月份创城之初居民的不配合、不理解,到现在居民认可自己的志愿工作、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改变对于他来说,就像是农民看到了庄家大丰收。
  刘春礼父母都已8旬高龄,老家种了几亩花椒树,近20多年来每年都是刘春礼回家收花椒。今年7月份花椒成熟时正值创城的攻坚时刻,刘春礼也纠结过,但还是选择坚守创城岗位。

为创城献力成为一种信念,彼此感染传递奉献精神
  “花椒每年还能重新丰收,但是创城不能等待,你不坚守我不坚守,怎么创城?”刘春礼说,当看到居民文明习惯越来越自觉时,感觉自己的坚守都是值得的,只有每个市民做好自己,创城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样的志愿奉献精神,在每一位创城参与者身上都能看到。“清除小广告、疏通下水道、更换电灯泡……甚至这些在家里没做过的事情,创城期间却成了家常便饭。”枣店阁社区网格员刘跃然说。
  刘跃然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每当为老百姓解决一件实事,济宁就离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又进了一步,就是这种信念让他在创城中攻坚克难。“看到家乡这座城市以及自家小区变得一天比一天漂亮,我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参与者、受益者,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直在行动,他们忙碌着、辛苦着,用自己的文明行动感染着社区居民,用坚守岗位的执着传递着志愿奉献精神。
  努力付出,收获感动,正是有了一线忙碌的他们,一个个社区小家庭,组成了济宁文明大家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