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知识,长革命见识
本报小记者过有意义的周末
2018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孟霏 陈乃彰

  3日上午,本报50余名小记者和家长走进威海金马笔业有限公司,探秘了一只铅笔的诞生过程,随后,小记者们又一起乘车来到了位于临港区的威海市毛泽东像章纪念馆。
  一只铅笔
要经过这么多工序?

  早上七点半,小记者们便早早的踏上了参观的行程,虽然天气有点寒冷,但大家都想早点知道,一只铅笔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到达目的地后,铅笔厂的工作人员首先为小记者们介绍了威海金马笔业有限公司的概况。原来它前身是老威海铅笔厂,始创于1967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生产书写类铅笔、绘画类彩笔及化妆笔的企业,是中国制笔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金马”铅笔的实物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彩芯、杆面油漆中可溶性重金属含量达到欧洲EN71标准的要求。
  此外,小记者们还了解到,铅笔原来不含“铅”,石墨最早是由英国的牧羊人发现的等等。
  随后,工作人员带大家进入了铅笔的制作车间,小记者们分别参观了制作铅笔的四大工序,分别是制芯、制板、制杆和油漆,在嘈杂的车间,小记者们一边拍照一边记录,感叹于铅笔的复杂程度和设计。
  参观过程结束后,小记者们每个人都获赠了四只铅笔作为礼物。
这里有150万枚
毛主席像章!

  来到毛主席像章纪念馆,大家便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一边听着《东方红》,一边接受革命精神熏陶。
  据了解,这个纪念馆由威海市民于国杰先生建成,2014年4月1日,山东省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毛泽东像章博物馆”,这也是威海市首家民办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民办毛泽东像章博物馆。馆内珍藏了于国杰先生30多年来收藏的各种毛主席像章、军功章、奖章150多万枚。
  在像章馆内,解说员一边介绍着伟人的事迹,一边如数家珍的介绍着毛主席像章,同时引领小记者们穿梭在各个主体馆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着毛主席像章背后的故事。一枚枚像章与当年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显得别有意义,而当年的革命历程也让小记者们受益匪浅。小记者们则认真聆听、观看,并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参观结束后,小记者和家长们哼着歌曲,脑中回忆着刚才的画面,结束了自己的探索之旅。
  小记者参观铅笔生产流水线。
  小记者们来到位于临港区的毛泽东像章纪念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