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忘事,但照顾父亲不能忘”
医院彻夜照顾年迈父亲,有床也不躺下
2018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在亭在医院照顾父亲。 本报记者 时培磊 摄
     本报记者 朱文龙 时培磊 实习生 毕杨 顾训辉   

  近日,两张在医院的陪床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趴在床边,守护着病床上的父亲,虽然身后就有一张空病床,但一个晚上他也没有去躺一下。21日,记者见到了照片上的这位男子,49岁的王在亭,他从小曾因为意外留下了病,但他说:“虽然我经常会忘事,但是每天照顾好父亲,不能忘!”
两张陪床照片
让万千网友流泪

  3月17日凌晨4点多钟,济钢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张莹莹再次巡视完病房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朋友圈发了两张巡视时随手拍的照片,一张在凌晨两点多,一张凌晨3点多。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正趴在病床前陪守病人。
  “旁边床位暂时没有病号,但是这位家属就坐在病人床前,盯着病人监护仪。劝他歇会,他拒绝了。”陪守者的倔强与担心,让张莹莹既感动又心疼!
  张莹莹告诉记者,病床上的老人75岁,于16日晚上送到医院,老人言语不清,下肢活动不灵便。医生为其做颅脑磁共振检查后,影像符合脑出血表现,随后被收入神经内科治疗。考虑到病人年龄大,病情危重,自理能力差,医嘱按照一级护理巡视病房。
  17日凌晨两点,张莹莹开始了新一轮的护理探视。当她巡视到4号病房时,隔着玻璃看到一名男子守在床前,时不时看一眼心电监护器。男子身后的一张病床闲着,可他并没有躺上去。张莹莹也没有打扰他,而是轻轻地走向另一间病房进行探视。
  凌晨3点,她又看到男子强撑在床沿,张莹莹让他休息,被男子拒绝了。凌晨3点半,当张莹莹再次来到4号病房门前时,男子仍在病床前。这一次,他趴在病床上,已经是相当的疲惫。
  张莹莹朋友圈的两张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病床前,儿子趴在病床上,陪伴病重的父亲,这一幕让人动容。儿子的陪伴,是对父亲爱的守护。”
父亲一有动静
他就马上惊醒

  21日上午九时,记者在济钢总医院见到了这名男子。他叫王在亭,今年49岁,家住济南历城区唐王镇王坡村,正在给父亲喂苹果。他仔细地将皮轻轻削掉,削成小块,往父亲嘴里放。
  虽不到50岁,王在亭已满头白发。几天陪床的日子让他看起来有点疲惫,眼中带着好多血丝。
  提起几天前成为“网红”的事情,王在亭说,他也是听妹妹王立梅说起的,觉得自己并没有网友说的这么伟大,只是做了一件普天下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情。
  王在亭告诉记者,16日上午,他下班回家后没多久,发现老父亲突然歪倒在门框上,昏迷过去。他知道父亲有脑血栓的毛病,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救护车火速赶来,将他的父亲送到了济钢医院进行救治。
  那天晚上,老人身上由于遍布了仪器和各种管子,有点不适应,一直到晚上两点多才睡。王在亭整整一个晚上都陪伴在老父亲的旁边。
  “累了我就在床边趴一会儿。”即使趴着,王在亭也不敢放松,他一只手把着病床的护栏,一只手拉着父亲的衣服,只要父亲一动,他便会迅速醒来。他担心父亲将吸氧管不小心拔掉,也担心父亲的身体体征会出现什么变化。
六年如一日
照顾父亲一日三餐

  王在亭的妹妹王立梅说,小时候烧火时,一块炭炸崩在了哥哥头上,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记性差等毛病。因为这个原因,王在亭目前仍没有结婚。
  “虽然他记性差,但是照顾老人却一点儿也不含糊。”王立梅清晰地记得,多年前,母亲突发脑血栓,哥哥没日没夜地在医院守护,头发都熬白了,身体也熬瘦了,白天他陪着老人说笑逗乐,排解忧愁,晚上他守着老人冷时添衣,饿时喂饭。
  在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负责照料起年迈的父亲。由于父亲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而妹妹离得远,在家务农,两个孩子又在外面上学,只能隔三差五来给父亲和哥哥送点饭,洗洗衣服。
  可以说,照顾老父亲的重任基本上都落在王在亭的身上。为了照顾好父亲,他没有到外地去打工,而是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王在亭说,他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做好饭,然后去上班,中午12点左右下班,一下班,他就赶紧回家为老父亲做午饭。下午1点半上班,到五点半下班再回家为父亲做饭。六年来,王在亭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母亲走了,但父亲还在,孝顺老人本来就是每名孩子应该做到的!虽然我经常会忘事,但是每天照顾好父亲,不能忘!”目前,王在亭父亲的身体在济钢医院恢复得不错,这让王在亭放宽了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