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红”朗读亭现身济南
爱经典,就大声读出来
2018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对新文化、新风尚也有着开放的心态和接纳的气度。今天起,我们将推出文化山东·抢鲜栏目,聚焦新文化、新娱乐方式在山东的发展,现场探访山东文艺新现象、新作品、新锐人物,通过鲜活的解读,呈现其背后的成因与故事,展现文化山东的新动能、新魅力。
  本报讯(记者 师文静 实习生 刘凡) 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的热播,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牵手文学经典的朗读热潮。近日,“文化网红”朗读亭落户山东省图书馆,虽然才试开放不多久,但朗读亭里已悄然留下很多朗读作品;一间小小的朗读亭,牢牢地吸引了大众的眼光。
  13日和20日,记者两次前往省图书馆探访朗读亭的使用情况。在图书馆二楼立着的朗读亭给人一种典雅温馨的感觉,内置空调、专业录音设备,戴上耳机,很容易就进入到朗读的氛围之中。
  朗读亭前虽没有排起长队,但一直也没闲着。不少读者慕名而来体验这个“新鲜事物”。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朗读亭里一口气读了柳宗元的《江雪》、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多首古诗词,小朋友读得兴致盎然,妈妈赶紧把孩子的作品“共享”下来,要回去继续欣赏。
  热爱朗读的张怡趁着休息也特意赶来,选读了《致橡树》《乡愁》两首诗。她说,在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回放,专业程度让自己很吃惊。“默读与朗读不同,大声读出来,可以让自己的情绪与文学感受也得以抒发,对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省图工作人员张海梅告诉记者,“朗读亭有专业的录音设备,经过一些技术处理,会多多少少美化读者的声音,听回放,读者会发现自己也可以读得这么美,这么专业。再加上朗读亭可以给一段段文学经典配上应景的音乐,更会激发读者对文学的感受。这对于喜欢朗读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和鼓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朗读亭内有万余篇文学经典文章、片段供读者选择,分为唐诗宋词、诗歌散文、外语名篇、经典文学等不同的朗读模块,读者也可以自带文章“自由朗读”。张海梅称,随着读者内容需求量的增加,朗读亭会随时添加内容。“我们希望给喜欢朗读的人创造一个体验阅读的条件。朗读亭是一种新鲜事物,是全民阅读的新形式,通过朗读可以让大家感知经典文学与诗歌之美,提升城市的阅读氛围。”
  自3月7日试用以来,十来天时间里,朗读亭内就保留下读者作品千余件,其中大家最爱读的热门文章有《再别康桥》《乡愁》《济南的冬天》《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影》《等你,在雨中》《雨巷》等,可见省城读者最爱朗读的还是经典。
  省图工作人员称,由于读者热情高涨,省图接下来还将加大朗读亭的投放,在国学分馆、山东省少儿馆安装内容侧重点不同的朗读亭。“为了鼓舞大众的朗读热情,图书馆将把线上线下朗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举办朗读作品展示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