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试建阳光堆肥房
减少清运成本和化肥投入
2018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建成的阳光堆肥房。 高而办事处供图
     城区之外,在济南农村,垃圾分类的试点也于近期开始探索。2018年1月,南部山区的高而办事处花坦村和西邱村,两处20余平方米的阳光堆肥房建成揭牌,300个垃圾分类专业收集桶发放到居民手中,两部专业垃圾分类收集车投入使用,垃圾分类工作开始正常运转。
  据了解,高而办事处每天产生6吨左右垃圾,80%为秸秆、树叶、藤蔓等可腐烂有机物,经过阳光房生物堆肥后,可以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外运量,有机肥还田,还能有效处理每年产生的大量核桃皮和腐烂的瓜果李桃。
  “以前正常的垃圾处理模式为外运到焚烧厂或垃圾填埋场,不仅运输成本高,天气恶劣时垃圾车还出不去。高而的易腐垃圾占垃圾量的60%以上,本地的阳光堆肥房处理后,大大减少了垃圾外运成本。同时,易腐烂的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产生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业生产,减少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高而办事处副主任李辉介绍。
  现在,两个试点村里,每家门口都放置了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由农户按腐烂、不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初拣,保洁员收集时再分拣。
  李辉介绍,高而办事处计划在今年“五一”前后,在全办事处推广开垃圾分类。同时,一处大型统一处理中心也正在酝酿中,届时不仅可依靠阳光堆肥房,还能探索利用机械生产有机肥的模式。  本报记者 张阿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