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不合格食品1/3产自小作坊
去年青岛食品生产监督抽检合格率98.11%,乳制品等9大类全部合格
2018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海鲜是市民关注度很高的食品。(资料片)
     本报3月21日讯(记者 台雪超) 去年青岛食品抽检合格率98.11%,不合格的133批次中,35.07%来自小作坊。
  21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2017年度青岛市食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测分析报告》。青岛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1908.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77%。食品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为98.11%,未发生重大食品生产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水平稳定向好。
  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企业1773家,比2016年增加17.03%;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2011张,比2016年降低了13.17%。食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即墨区、平度市和胶州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平度市,占全市的50%,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全市已备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721家,主要分布在即墨区、平度市、胶州市和莱西市的乡镇区域,以及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等城乡结合部。
  全市完成国抽、省抽、市抽共计7049批次,抽检范围覆盖全部30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133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8.11%,与2016年基本持平,其中,小作坊食品共抽检659批次,合格率达92.87%,同比提高2.80%,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所有抽检中,9类产品检测全部合格,分别是: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品馅料、饼干、蛋制品、冷冻饮品。食品专项抽检中,元宵、粽子、粮食加工品、冷冻饮品、豆制品、月饼、乳制品等均合格。
  133批次不合格产品分布在剩余21大类产品中,分别是食糖、蜂产品、薯类及膨化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饮料、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糖果制品、罐头、肉制品、糕点、调味品、酒类、水果制品、水产制品、方便食品、粮食加工品、速冻食品、蔬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其中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在不合格产品中占35.07%。
  从不合格原因来看,化学性污染占43.26%,生物性污染占29.08%,理化指标占17.73%,标签占9.93%;其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导致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从不合格品类来看,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批次最多,抽检232批次,共计检出2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涉及微生物、标签、理化指标、污染物。其次是肉制品,共抽检537批次,检出16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指标包括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第三是糕点,共计抽检605批次样品,检出1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涉及微生物、食品添加剂。2018年,将对问题多发的瓶(桶)装饮用水、肉制品和糕点开展专项整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