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领导人聚首,为三国关系“活血化瘀”
2018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日本东京举行。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会议,并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鉴于中日韩三国彼此关系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复杂演变,这次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意义重大。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近几年几经波折,2012年5月在北京举行会议之后,由于中日、韩日之间因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导致双边关系恶化,三国领导人会议陷入搁置。2015年11月,三国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恢复举行,但由于中韩关系因“萨德”问题恶化,以及朴槿惠陷入弹劾危机引发韩国政局动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再陷停滞。
  作为本次会议东道主,日本原计划力求在2017年内实现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但未能如愿。好在今年以来,中日、中韩、韩日关系在积累足够多的积极互动后,为首脑访日出席会议奠定了基础。
  不过,相对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个“果”,促成会议召开的“因”更值得关注。
  首先是双边关系。中日关系方面,去年9月28日,在中国驻日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罕见地意外出席,并一连串许下多个愿望——年内(2017年)恢复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实现李克强总理访日;他本人希望2018年访华;邀请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下半年访日,从而全面恢复中日两国高层互访机制。现在来看,虽然时间比安倍预想的推迟了一些,但好在这些愿望正在或将要逐一实现。
  中韩关系方面,韩国总统文在寅去年5月上台后,由于韩方在“萨德”问题上阐述了“三不”原则,给中韩关系改善创造了条件,去年12月文在寅访华可被视为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信号。
  而在日本方面,当中朝领导人历史性会晤、韩朝首脑板门店会晤之后,日本在本轮半岛局势迅速转圜过程中毫无存在感,进一步被边缘化。日本在周边外交中正面临巨大压力,以至于安倍不得不主动寻求改善对华、对韩关系。
  其次是经济层面。虽然“政冷经热”现象在中日、韩日关系上常见,但连续数年的“政冷”势必不利于三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关系,这对三国领导人会议致力的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没有益处。而且,三国自身经济这几年也多少都受到“政冷”的波及,尤其是韩国经济。
  再次是地区局势。朝鲜半岛局势今年以来迅速演变,半岛无核化的曙光初现。一旦半岛局势“由战转和”,东北亚地区格局将发生颠覆性变化,这意味着相关国家间关系的定位也将随之调整。如何应对这种“变”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变”,需要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重启已有会议机制加以沟通。
  最后是国际层面。中日韩三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都成了特朗普政府钢铝关税计划乃至贸易战的主要目标。中日韩三国都倡导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在美国政府四处出击大搞贸易战的背景下,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不仅仅是三边层面的多边经贸关系协调,还将与欧盟形成一东一西两大对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堡垒。中日韩三国在经贸问题上沟通协调,有助于共同应对和缓解美国贸易战带来的压力。
  预计,朝鲜半岛局势、坚持多边和自由贸易,将成为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两大议题。而如何处置韩日间“慰安妇”协议是韩日首脑绕不开的议题,能否启动两国海空紧急联络机制,可能是中日总理会谈的议题之一。
  适逢地区和国际局势大变化,中日韩领导人此刻果断聚首,为东亚局势缓和增加了一股强劲动力。但这只是一个开端,中日、韩日甚至中韩之间在特定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仍然摆在那儿,如何确保双边关系稳定前行、三国互动机制持续运转,将继续考验三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