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亲子鉴定”放大“信息孤岛”之困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清江

  广东东莞市2018年入学已正式开始申报。据当地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挖掘公办学位潜力,今年大幅增加学位供给,在东莞虎门,该镇将父母双方或一方具有虎门户籍的外地户籍或无户籍的适龄儿童,也列入优惠政策的招生对象当中。但近日有虎门家长反映,在为孩子办理小升初手续时,被要求做亲子鉴定,以证明孩子符合入学政策。虎门教育部门回应称,此举为防止有人办假证明钻空子,方便政府查证。(5月13日《新京报》)
  “入学亲子鉴定”的确涉嫌侵犯隐私权、人格权,但又的确是证明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关系最有效的手段。无疑,这样手段的选用是一柄双刃剑,无论如何都是懒政的次优选择,因而虎门教育部门此举饱受批评与诟病。不过,一定程度来说,当地教育部门这样的举措也有无奈被迫的成分。虽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以通过户口本、出生证以及孩子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证明等证明,然而这些证明的真实性又如何保证并被证明,却是现实的难题。
  此次,东莞公办学校拿出部分学位分配给父母双方或一方具有虎门户籍的外地户籍或无户籍的适龄儿童,这意味着“随迁入学”需要外地公共管理信息的证明作为满足条件的证明,这超出就地核查比对可掌控的范围。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在审核入学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时发现,出生证明等材料造假比例相当高,光是去年虎门教育部门通过发函到全国各城市确认出生证明近300多份,回函的只有100多份,可以断定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假证。显然,这又掉入了“用证明来证明证明”的逻辑陷阱。
  之所以出现一些证明造假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区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如出生证明没有实现全国联网共享,不能提供准确便利的核查比对,给造假创造了空间。同时,一些家长造假,也可能受困于办证难,如有的可能是出生证遗失无法补办,有的孩子可能属于超生对象办证存在制约等等,感到花钱办假证更快捷,却并不表明与孩子不存血缘关系。而造假便利与审核困难,更容易诱发管理方面对证明材料的信任危机,使得相应管理手段的选择会更直接、更粗暴。
  “入学亲子鉴定”放大的正是“信息孤岛”之困,比叫停亲子鉴定更值得反思。人口流动性的加剧,更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包括人口的出生、户籍、婚姻等信息的联通共享,提供实时的证明核查,既有助于彻底解决公民“办证难”问题,更有利于给具体的日常公共管理减负担、降成本,以及更好地消除证明背后的“信用陷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