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最美济宁人”颁奖,张福庆等获奖
身边的凡人善举,温暖一座城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主持人现场采访获奖者刘宁。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好人好报”壹点号启动。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5月13日讯(记者 孙璇 周伟佳 孔令茹) 让城市有爱,向好人致敬。11日上午,由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独家冠名的第六届“最美济宁人”大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拾荒老人张福庆、诚信儒商高居祥、好丈夫张志虎、魔术手医生张志华等分别获奖。获奖者或家人代表走上领奖台,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现场观众的掌声不断。
  11日上午9点36分,本届“最美济宁人”颁奖典礼在济宁市运河宾馆5楼1号会议室隆重举行。替人做担保,帮忙偿还1700余万元的曲阜儒商高居祥;12年如一日,照顾毫无血缘老人的李全、谭秀枕夫妇;退休后拾荒十余年,为贫困孩子点亮学习之路的张福庆……颁奖现场,每位“最美济宁人”的故事,都精心制做了VCR。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300余位观众都眼含热泪。
  “作为孔孟之乡的济宁,从来不缺少爱,处处洋溢着爱。”齐鲁晚报·今日运河主编马晓伟致辞中说,“最美济宁人”评选活动是在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下,由齐鲁晚报·今日运河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1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最美乡医刘庆民、“护士妈妈”郭海花、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扈芊芊……六年来,“最美济宁人”从无到有,挖掘和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好人好事,成为济宁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品牌之一。
  “这是我们‘运河公益’的内容之一,作为今日运河六大文化品牌之一,‘运河公益’品牌让报纸不仅成为一张文化纸,更代表了一种文化风尚。”马晓伟说,《今日运河》将继续发挥融媒优势,融媒报道团队走进田间、地头,用手中的笔和相机、用肩上的摄像机记录更多“最美瞬间”,挖掘更多凡人善举,讲述更多济宁的好人物、好故事。
  “‘最美济宁人’评选活动通过挖掘、宣传好人好事,凝聚精气神,弘扬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了诚信济宁、文明济宁、美德济宁的美誉度,也进一步助推了‘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颖表示,济宁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希望《今日运河》把“最美济宁人”评选活动培育成济宁的公益品牌活动,运用融媒手段立体宣传济宁社会正能量。

 □相关链接                             
“好人好报”壹点号启动 “壹粉”纷纷点赞,阅读量10万+
  11日上午10点,今日运河“好人好报”壹点公益号启动,“好人好报”一经上线,壹粉纷纷点赞,阅读量达10万+。
  颁奖典礼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颖,济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广,齐鲁晚报副总编辑宋国庆,齐鲁晚报·今日运河主编马晓伟,“最美济宁人”代表孟凡珍,共同启动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好人好报”壹点公益号。
  “好人好报”壹点公益号,主要挖掘和报道济宁的好人好事。这里既有济宁市东鱼河管理处的闫先照等人跳进冰冷的河水救助落水者的故事,也有济矿集团职工合力救出被困司机的感人瞬间。10万+的阅读量不是一个冰冷的数据,而是爱的传递,让济宁这座城更加有温度。
  在《兖矿单来银,退休20年免费送出1070把爱心马扎》一文中,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八旬老人单来银,不仅会做马扎,还免费送给亲邻。老人热心公益,为灾区人捐款不求回报。
  “为好心人点赞”、“爱洒兖矿,温暖齐鲁,感动中国”……此文一经推出,壹粉也纷纷留言点赞,爱的力量在壹粉间传递。
   本报记者 孙璇 周伟佳
拾荒老人张福庆爱心延续 鱼台县号召向他学习 爱心团情暖贫困儿童
  颁奖典礼上,老人的儿子张永健站在舞台中央,紧抿着嘴,接过这座特别的奖杯。这不仅仅是一座奖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老人的爱心延续。
  “致敬、尊重、感谢。”作为特别奖推荐人,齐鲁晚报·今日运河记者孔令茹用六个字概括了她的采访心路。“这是一次小心翼翼的采访。”孔令茹在采访手记里这样写道,设身处地的理解老人家属的处境与情绪,尽量不打扰老人家属,是作为记者对家属的尊重和感谢。
  张福庆老人的事迹在齐鲁晚报和齐鲁壹点同步推出,当天点击量就达到179万。读者的每一次点击、转发、评论,都是对张福庆老人拾荒助学的致敬。“作为主流媒体,不应该只做一名报道者,更应该做一位参与者,以张福庆老人的名字命名爱心团体,得到了鱼台县委宣传部以及当地爱心店主葛波的支持。”孔令茹说,助学团已经进行了首次爱心活动,将爱心款送到贫困儿童的家中。
  本报记者 孙璇 周伟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