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盐碱地试验基地将同步插秧
2018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它可以长在滩涂和盐碱地等较高含盐量的土地上。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对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这些耐盐碱水稻可以广泛地种植于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在缓解了耕地压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
  2017年9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白泥地试验基地内,对300多个小面积试种,并采用6‰盐度半海水全生育周期灌溉的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进行评测,其中编号为YC0045的材料亩产达620.95千克,同时测产的另外3个材料品种亩产也均在400千克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海水稻如果扩大种植到1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现实意义尤为突出。
  记者从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5月28日全国五大盐碱地试验基地将启动插秧仪式,届时五大盐碱地稻作改良试验基地将展示同步插秧盛景。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