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产业发展新布局亮眼
搭上互联网快车,新兴产业将有大“赚头”
2018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 颁布,根据规划,枣庄将围绕“墨子故里、创新枣庄”的战略定位,绘制全市“产业地图”。同时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锂电新能源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带动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

  本报记者 韩微
  
以制造业为基础,打造“创新枣庄”

  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在战略定位上,规划中明确指出,枣庄将以制造业为基础,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定制化、个性化水平,鼓励企业、个人创新创业,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打造“创新枣庄”。
  到2022年,新经济占比年均提高1—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4.2%,差异化、特色化的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智慧枣庄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示范区。
  在新型行业培育壮大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并且特色化建设区(市)空间布局与发展引导,枣庄高新区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引领,打造“创智高新”;滕州市突出装备制造业优势基础,打造“智造滕州”。薛城区突出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薛城”。山亭突出自然生态特色,打造“康养山亭”。市中区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打造“转型市中”。峄城区积极响应山东构建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机遇,打造“开放峄城”。台儿庄突出文化底蕴及历史价值,打造“文旅台儿庄”。
高新技术产业已达292家,创909.97亿产值

  在枣庄2018—2022年的产业规划中,记者了解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在枣庄蓬勃发展。为达成“智慧枣庄”建设,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运营,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和数字中国(枣庄)峰会成功举办,区域性大数据基地正在隆起。
  数据截至2017年,枣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29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9.97亿元。但是,由于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产学研究同创新基础薄弱,自主创新技能亟待提高。所以在产业发展的5年规划中,枣庄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泛在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2年达到300亿元,形成以大数据与云计算、新型显示、互联网+、集成电路、共享经济、地理信息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而为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枣庄还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推动高速宽带、下一代互联网、公共无线网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服务(5G)的普及。

搭上互联网快车 
产业将有大“赚头”

  随着“智慧枣庄”的建设,枣庄政务综合数据已经趋于完善,下一步,城市经济、企业、司法、财税、市场、交通、物流、建筑、环境等基础资源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将会加强,大数据也要立足枣庄产业集群,推进到政务、农业、商贸、物流、民政、教育、医疗、交通、旅游、质监、警务、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领域的综合运用,打造“100个应用场景”。
  同时,枣庄还将借助“互联网+”,重点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形成集创意创业、软件开发、技术孵化、养老、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完成产业链条。
  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例,建立枣庄锂电信息平台,将枣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封装、回收等环节厂商纳入平台,实现锂电池“本地生产、本地消化、产品出市、行销全球”的格局。并以充电桩、锂电移动电源等终端产品为切入点,共建山东省新能源云服务平台。通过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等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率先布局抢占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信息采集终端,针对用户需求发展分析、预测、维护等互联网增值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