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忙活百日,收入能过10万
捞海鲜的“猛子”收入可观,但安全防范不足造成意外频发
2015年03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到20多米的海底捞海鲜,装备非常重要,但许多“猛子”的装备并不齐全。(资料片)
   本报记者 赵壁       
  6日,本报报道了一名以捞扇贝为生的猛子在海底遇到意外,不幸身亡。随着天气转暖,不少海产品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靠捞海鲜为生的“猛子”活也多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猛子”门槛不高,时间比较自由,收入也不低,但往往缺少系统训练,加上装备落后,导致风险很高,每年都会发生“猛子”在作业时意外身亡的事件。

徒弟出了事, 师傅要退出这行
  2009年就开始从事“猛子”这行的张公成在圈子里还不算老资格的,最近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从这行退出。原因是跟他一起作业的同乡,也是他的徒弟,在青岛小港海域作业时发生了意外,不治身亡。
  “徒弟出事,现在心里还没缓过来。以前也听说过圈子里有人发生意外,但终究不是自己身边的人。”张公成告诉记者,他的徒弟是他带出来的,刚干了一年,才27岁,就抛下父母、妻子和3岁的女儿走了,自己也已经为人父母了,不能再干这种人身风险太高的行当了。
  张公成之所以能干上“猛子”这行,也是因为有亲戚是干这行的,挣钱挺快也不少,而且还自由。张公成说,入行前几年一直是干浅海的,在海边不到10米深的水下作业,人身危险相对小,每年工作时间就100天多一点,每年收入五六万元。最近一两年才进入20米深海下作业,收入也翻倍,一年能赚十多万元。
  “我们家里人也知道这行风险高,我们自己也知道,但是干这行都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张公成说,他们这行入行门槛不高,工作自由,对农村打工的年轻人来说,很有诱惑力。

不舍得交学费,技术全靠传帮带
  实际上熟悉“猛子”这行的人都知道,年收入10万元的张公成,在圈子里并不算很高的。今年春节后,张公成在青岛小港海域干了两天活,老板给结了1500元工钱,每天相当于750元,而行情好的时候,有的“猛子”日收入能达到三五千元,相当于很多人一个月的工钱了。
  “猛子”收入多少完全取决于下海作业能捞上来海鲜的数量和质量,他们赚钱的直接利益链上有三方,一方是收海鲜的贩子,一方是一起干活的渔船方,第三方就是“猛子”。捞到海鲜后,由船长出售给收购海鲜的贩子,所得收入“猛子”和船方分配,分配过程中“猛子”是要拿大头的。“如果什么都没捞着,那我们没收入,船方也没收入。”张公成说。
  张公成说,他师傅的师傅从30多年前就开始干这行,当时“猛子”数量少,都是一些有潜水资格证的,见这行赚钱,不少亲戚朋友拜师学技术加入这行,都靠传帮带,很少有正规学习潜水技术的。“干这行的都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不舍得花这个学费,也不愿意费时间。”张公成说,这行危险性高,出事就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青岛人潜水俱乐部教练唐赛说,“猛子”的技术都是靠师傅带,而有的师傅自己技术就不过关,更缺乏安全防护。这行风险高其实不是潜水的危险高,而是这个行业操作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规范和安全保护措施。
干了多年之后,不少人患上职业病
  “每年都能听说有同行出事。”张公成的朋友圈都是同行,人数在500人左右,其中七成来自东北,有潜水资格证的也就10人左右。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一个渔村的党支部书记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周边村落的“猛子”有一两百人,前些年更多,有很大一部分因为安全措施不到位,得了潜水员职业病,不能再干这行了,现在更多的是养渔船的渔民与外地的“猛子”合作。
  庄先生告诉记者,猛子这行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他们村60多条渔船,这么多年几乎每年都能碰到干活时“猛子”出事的,他出面做善后就有好多次。“2000年的时候,出事也就赔一万多,近些年赔偿金额多了,基本都在10万元左右。”
  猛子的装备可以说非常差,潜水镜、潜水服、脚蹼、潜水手电等基本设备要自备,而且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能用就行。跟渔船合作,通过渔船提供氧气泵和氧气管。一旦发生意外,猛子的自救方式几乎只有一种,就是解铅,但因为水压变化太快,这样对身体的损害特别大,水浅的话还能留一条命。“有的胳膊或者腿就残疾了,有的大脑出问题。”张公成说在圈子里听说过这种情况,如果水很深,解铅也救不了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