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支招高新区发展
基础设施要完善,发展要低碳
2016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5日,在活动现场,论坛嘉宾踊跃发言。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五大片区控规受到市民关注。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高新规划详情,市民听得津津有味。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1991年,济南高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在经历了飞速发展的25年后,面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新形势,济南高新区如何改革创新,实现再次创业?
  在齐鲁晚报联合济南市规划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新东城 新高新——对话未来家园”规划发展论坛的现场,不少智库专家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孟燕

省人大代表张刚:
文化建设
也需跟进

  规划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新东城、新高新”之后,还要加两个词,一个是“新高地”,一个是“新崛起”。高新区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大家都非常关心,规划中有了,下一步该把这些切实落地。
  还有我们的民生保障,水电气暖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济南的“暖”是一个大的痛点。为什么说高新区是“新崛起”?因为它和老城不一样,老城区有不少供暖孤岛,高新区欠账少,在下一步的建设中把“暖”的问题解决掉。还有水,东部供水要给力,希望高新区在建设中把这些基础设施都保障好。
  在控规里也提到了文化设施,齐鲁晚报是一个文化单位,也涉及文化产业。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文化场所,有没有可能我们共同来打造,因为人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新市民和老市民,他们怎么样共同融入一个新城市,这里面有很大的课题要做。
  高新区的文化设施可以让齐鲁晚报作为一个建设单位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共同建设,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新高地”。
省政府参事邓相超:
补齐短板
需突破三大瓶颈

  高新区在人们的关注下,它长大了、长高了,但是还没有长强。
  以往是单独一个园区,现在发展到多个园区,由单一的点到多个点,由单一园区到多个园区,网络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我们管单一园区的管理模式有没有改变?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新区基础设施投入上有一些欠账,像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我想不突破这些,发展想再上个层次非常困难。
  提几点建议。第一,济南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定位的几个功能上,满足不满足、有没有短板?原来是三个功能,高等教育、科研开发、现代化产业,现在要补上两个,居住、城市服务,是五个功能。这五项功能有没有短板?有没有缺环?比如高等教育,高新区能不能为驻济的高校,像山大、山师、建筑大学,给它开扇窗?比如山大某个专家的研究是很超前的,那给他个研究所,给他提供办公场所,提供经费,甚至提供其他的优惠条件。今后他所有的专利、所有的成果,高新区首先使用。
  第二,高新区的智能装备园区、生命科学园区,这都是非常高大上的。高新区姓“高新”,这个产业一定和高新区以外的其他产业是不一样的。你要一定是在这个行业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第三,“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如果+高新,到底加什么、到底怎么加。假如是我们现在找到了一个加什么、一个怎么加,那我们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具备不具备?我看整个规划的蓝图没有这一块。像西安高新区,也包括全国绝大部分高新区都提出这样的理念,现在已经做到了,千兆宽带进小区、百兆宽带进办公楼,十兆宽带进办公室。如果这一点考虑不到,我们任何产业想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头,想占据高端,互联网基础设施都不具备,怎么走?
  另一方面,就是交通问题,这是我们的规划中非常具体的一个方面,短期和长远是什么关系?轨道交通是如何布局的?我们能不能建议把环线向东部半径延伸一点,能不能到高新区来?还有一点,局部与大局的关系?这些都要解决。
省工程咨询院副总工林源:
基础设施
一定要规划建设好

  从接到邀请到今天来到现场,我一直思考我们的规划、我们高新区的发展。我想从高新区发展的横向比,跟全国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比,甚至包括省内的一些园区的先进经验相比,我们肯定是有发展的空间,有发展的潜力,但也有短板之处。从纵向来比,高新区经过25年的发展,它的成就、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今天,济南规划局的专家给我们介绍了高新区控规的情况,五大片区的情况。这应该为我们高新区再次腾飞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它的实施,必将为高新区再次腾飞插上翅膀。
  咱们今天的主题是“新东城 新高新——对话未来家园”,刚才张刚先生又加了新高地、新崛起,的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这个蓝图的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十分重视高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水电路、污水处理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一些配套设施,像文化、教育、医院、卫生、养生、休闲、体育、娱乐、养老等等,一定要十分重视这些方面的规划。
  现在济南被人戏称为“堵城”,交通拥堵十分严重。随着我们新区的建设,人口的聚集、产业的聚集,这种情况还会出现,我们做规划的就要预计到这种情况,所以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应该有前瞻性,要早走一步,在这一点上,我们济南规划院的专家介绍控规的时候,交通系统的布局都有所考虑。
  作为我们高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改革也好、开放也好、产业布局也好、平台建设也好、科创中心建设也好,你没有一个良好的、效率高的、比较完善的一个交通网络,一个配套设施网络,恐怕我们的目标实现不了。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建设。
济大工程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孙英明:
倡导低碳产业
和低碳生活

  高新区发展到现在300多平方公里,产业也在腾笼换业,建筑住宅也在发展,甚至有些都已经迈向“国际化”了,发展非常好。
  我有一个小建议,今天是控规,控规是我们建设的依据,下一步就是一个建设的进度问题。这么大的建筑体量,我觉得能耗是非常大,水电气暖这是免不了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雾霾现在非常厉害,表面看是一个环境问题,但实际上是高能耗。我们能不能朝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生态发展,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