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监管”惯出了打游客的“硬拳头”
2017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2月10日,云南丽江召开千人大会,主题是整顿旅游市场。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游客在丽江被打的消息爆出,引发广泛关注。在这之中,有新近发生的事,也有前几年的旧事,虽说相对于巨大的游客量而言,暴力事件只是个例,但类似负面事件的集中曝光,还是对当地的旅游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10日的会议上,丽江主要领导用了“刮骨疗毒”四个字,表示了重视的态度。对于丽江这样的著名旅游地而言,自然环境的优势不可或缺,行业环境则更为重要。行业环境是日积月累的,往往是有什么样的监管就有什么样的待客之道,如果对一起起偶发事件不加重视,不妥善处理,很容易助长相关经营者的戾气。一旦“习惯成自然”,再加上互联网信息的放大效应,很可能把旅游胜地变成人人畏惧之地。
  回顾近来曝光的这几起暴力事件,尽管缘由各有不同,但当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出的处理,都称不上令人满意。几乎都是在当事人诉诸网络、形成舆论声讨之后,有关部门才做出进一步反应。或许这就能够解释,为何类似事件集中于同一时段相继曝光,被打者很可能是有意搭上这趟“舆论便车”,争取受到重视,促成维权。所以,在几起打人事件曝光之后,还有不少网友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在丽江时并不美好的回忆,而丽江召开的“千人大会”,也可以看做针对这一波舆情的集中回应。
  旅游环境的塑造,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步磨合出来的,各方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度,决定了游客所面对的是怎样的消费环境。在丽江召开的千人大会上,当地主要领导也提到了曾给丽江形象抹黑的酒托、药托泛滥,也提到了曾将丽江旅游标签化的非法低价游。就是因为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上述几种非法行为才成了当地旅游从业者的“法宝”,甚至有过愈演愈烈的阶段。
  如果懂得算大账,当然明白良好舒适的旅游环境对一地旅游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从短期来看,恶劣旅游环境的成本,全都是游客承担的,这也助长了一些旅游经营者或主动或被动地“为虎作伥”。备受关注的越南边检打人事件,就是生动的例子。越南边检人员养成针对中国游客索要小费的习惯,部分旅游从业者可谓功不可没,后者不但不帮着游客维权,还怂恿游客交钱,有的还以明文把“潜规则”当成“小贴士”。如果不是如此配合,很难想象会有过一次边检收三次钱的情况,更难想象不给钱就施加暴力的“特殊待遇”。
  再看丽江这次有关整顿旅游业的大会,规模达到千人,恰恰说明塑造旅游环境牵扯面甚广,是各方都不可缺位的系统工程。也只有管理者、经营者等各司其职,都以保护游客正当权益为己任,而不是想方设法“薅羊毛”,旅游环境才能够得到彻底的改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