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的大院情谊
2017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桐兰
  人生暮年能再次重逢年轻时的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大概人老了,回忆过往的生活便成了日常主题。去年年底,我的124位老邻居们来了次几十年来的首次大聚会,盛况难得,很多人见到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发小。那天我来到聚会的大厅,一张张熟悉又略感陌生的面孔重新把我带回三十年前的场景里,只听见有人喊我:“小姨,我是明明,我是英英,我是小斌……”啊,认出来了,仔细看看,眼前的这些人还是小时候的模样,他们高兴地和我握手、拥抱。相聚的大厅里,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说起这次大聚会,缘起于承载着往昔岁月的大院马上要拆迁重建。五湖四海的老邻居得知消息后,在白凤海老弟的号召下,凡是能联系到的都来了,报到率百分之百。岁月如梭,我所居住的山东省粮食局宿舍大院建成58年了,如今这里的六栋居民楼已十分陈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借着济南市旧城改造的东风,大院面临拆迁重建。面对曾经熟悉的一切,我是留恋不舍的,不舍这里相伴多年的老邻居,不舍大院中的一草一木,还有这些充满岁月感的老楼房。
  在我失去双亲最无助时,姐姐与姐夫把我从南方小镇带到济南,住进了大院,我便有幸住进了新建的粮食局宿舍大院。我也能和其他人一样有朋友、同学,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哥哥姐姐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供我上学,把我培养成一名人民教师,后来我结婚时还住在大院里。可以说从南方老家来到济南的那一刻起,我的大半生便与这里结缘。
  这次回到济南聚会的人都是我的老邻居。从大院里走出去的大姑娘、小伙子回到济南,再回来看看即将拆迁的大院,这样的机会不多。到现在我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58年,并有了孩子,后来孩子也有了孩子。这院里每一栋楼房、花草、假山、运动场,也成了我的朋友,感谢它们的陪伴和护佑。
  那时办公楼音乐响起,全体职工便在运动场上做工间操,家属大院里的老人和没上学的孩子也在队伍后面比划。稍停片刻,小学生们放学,他们找个地方放下书包,跳房子,跳皮筋,还有学生们玩捉迷藏,一会从假山上跑下来,一会又穿过小树林。那些刚学步的孩子们被大人用布带牵着,哭着喊着追逐他们,直到家长下班后,嬉闹的孩子才跟着回家。那时我下班走出校门,会一路小跑到家,开锁进门,洗手做饭。饭熟了,想起我那一双儿女,于是疾步转向凉台,向楼下喊道:“伟啊,月月,回家吃饭啦。”孩子们听到后冲楼上喊:“听到了,这就回。”这时晚霞已满天。这种场景,回想起来虽然忙碌却那么温馨。
  那时候每周都有集体扫除日,院里的机关干部们扛着铁锨、扫帚,抬着筐,拿着簸箕,分组在大院干起来,从自己的楼层有序从上扫到下,年轻点的总是对年老的说:“你们回家吧,下面的活我们来干。”扫到单元门时就和院里的职工汇合了,说着笑着,把垃圾弄到筐里抬走,整个大院呈现出一派愉快的劳动景象。
  聚会结束前,我对学生们说,以后到济南路过大院,累了,来小姨家歇歇脚,渴了来小姨家喝杯茶,饿了来小姨家吃顿便饭。我愿这朴实和谐的邻里友谊之花处处开放。相聚是天赐的缘分,我会把亲如一家的邻里亲情永藏心中,并存续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