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00个家庭获评首届“市级文明家庭”
他们的事迹传递着暖暖正能量
2017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凌云等100个文明家庭获表彰。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本报济宁2月13日讯(记者 黄广华 汪泷) 13日,为了充分展示济宁市家庭文明建设成果,弘扬社会新风正气,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王合英、马凌云、马传富等100个家庭,授予“市级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家庭文明建设这个基础。近年来,济宁市各级有关部门、单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在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大会上,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号召全市广大家庭要以先进为榜样,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从而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今后,全市各级文明委将把家庭文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起部署推进,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 
 □相关链接                 
孝献长辈,爱传他人
  “百善孝为先”,这或许就是微山县的马凌云获得“文明家庭”称号的原因。在县里开了一家口才培训学校的她,虽然和丈夫都各自都忙于工作,但这么多年来,夫妻俩始终把“孝”字记在心中。
  多年前,马凌云的公公患病在床,一躺就是6年。6年来她对待公公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忙里忙外从不嫌累。后来公公病逝,婆婆也因患癌症住院做手术。在随后的三年间,她一直在病榻前悉心照料。谈及这些年的付出,马凌云觉得这些付出算不上什么。她认为丈夫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孝敬他们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孝顺父母外,马凌云还常年坚持去留守儿童学校,为那里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文具、书籍。“我也经常告诉学校里的孩子们,如果自己有多余的文具、衣服,要懂得与他人分享。”此次获得“文明家庭”称号,马凌云也显得很激动。“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孝’献给长辈,把‘爱’传递给身边每个人。”她说。
军魂传家,传递文明
  2012年以前,马传富是个一身戎装保家卫国的军人。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20多年。“那些年来我跟着部队去了很多地方,最顾不上的就是自己的家庭。”谈起家人,他内心满满都是愧疚。
  在担任十五中老师时,刘霞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人。在家里,她把家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儿子不仅成绩优异,甚至还曾因为学习好而跳级。2006年,刘霞被济宁市妇联推选为“济宁市十佳好军嫂”,同年又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如今,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的马传富,已经是太白湖新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的副局长。工作期间,马传富无论身在何处、身兼何职,都时刻牢记军人使命、发扬军人本色,认真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多次获得太白湖新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文明家庭’这一称号,对我们这个小家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我会和家人一起努力,去感染身边每一个家庭,让‘文明’成为更多家庭的一个必备的符号,让每个家庭都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份子。”马传富说。
  本报记者 汪泷 黄广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