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不对,多少个“三万”也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2017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洁

  最近,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热传,文中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广州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读五年级。向来衣食无忧的她最近连新衣服都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列了一个暑假账单: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暑假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钢琴课,每周两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零零总总加起来竟有35000元。
  月薪三万的父母尚且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发愁,普通家庭如何能承担养育孩子之重?于是,文章在朋友圈中挑起一股浓浓的焦虑。读罢账单的家长纷纷感慨,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在我看来,高管妈妈的“矫情”迅速获得共鸣,是因为许多家庭被“绑架”得太久了。比如济南一所初中,老师统计没有报辅导班的学生,只有三四个学生举手,其他大多数学生少则报班两三个,多则报了四五个。一位当老师的妈妈对我有过这样一番话:女儿将要参加高考时,她砸了两万多元给女儿报了一对一辅导,当交钱的一刹那,她心情放松极了,该花的钱也花了,该尽的力也尽了,考得好不好就看孩子的了。而这背后真正的心理安慰在于,即使孩子考砸了,她也没有愧疚了。在抱怨孩子是台碎钞机时,我们不妨想一想,花那么多钱究竟是出于孩子真正的需要,还是为了求一份心安理得?“绑架”的幕后凶手到底是谁?
  与之相反的事实耐人寻味,我采访了多名高考“学霸”的家庭后发现,他们大多没有报辅导班。不仅如此,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有另外的规律可循:好的阅读氛围、不过早地关注成绩,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自我探索的自由,以及对孩子用心陪伴。
  如果说“学霸”们不需要上辅导班,那么最近我采访了两个爱科学的孩子,也让人看到个性化教育的亮光。其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孩热爱生物实验,考上重点高中,目标是成为生物学家;另一位初二男孩,酷爱物理实验发明,多次获奖。他们的父母有个共同点,从不忙于给孩子报各种班。
  兴趣班、辅导班不是不可以报,但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应当明白,当孩子在假期中仍然忙于各种考级、上课时,他们失去的是自我探索的宝贵机会。况且,只要遵循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再加上父母对孩子兴趣的用心和尊重,低投入的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
  说白了,“绑架”家长的、让家长们焦虑的,不是别的,而是家长自己。如果无法在观念上自我“解绑”,不愿在真正的教育上用心投入,那无论多少个“三万”,也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作者为本报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