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统一牌匾,这手伸得太长了
2017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街头出现了一批令人啼笑皆非的牌匾。这些牌匾按照统一格式制作,不仅色调和尺寸相近,而且还都附加了蒙古文和英文翻译,遗憾的是译文谬误百出,闹了很多笑话。在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之后,当地有关部门出面解释,统一牌匾是政府项目,无需商家缴纳任何费用,对有关文字错误将做整改。
  在有关部门看来,统一牌匾是利民的好事,只是一时失误添了点麻烦。但是,此事暴露的问题并不只是几处文字错误,更有政府管制思维引发的城市“洁癖”。现在需要反思的是,政府用公款给商家换牌匾,手是否伸得太长了。
  对于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只要内容不违法,尺寸不超标,牌匾怎么设计完全是商家自己的事。牌匾是门店的脸面,也能体现商家的理念和创意,很多商家都有自己沿用已久的牌匾。这些“金字招牌”已经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现在,有关部门以一刀切的方式统一更换牌匾,虽然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在实际上取缔了商家独有的牌匾。在法治社会,任何政府行为都应该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不知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在统一牌匾之前有没有仔细查看自己的权力清单,统一更换商家牌匾的权力究竟来自哪里。
  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统一牌匾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城市街景更整齐。不可否认,有些地方的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在管理上有失控之处,不仅形成了视觉污染,还严重威胁到市民出行安全。但是,这种统一必须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必须确保商家的正当权利不被侵犯。
  商家悬挂牌匾和标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便于客户识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制作时非常讲究色彩的运用和字体的设计,比如可口可乐常用红色,而百事可乐常用蓝色,麦当劳以金色M形标志招揽顾客,肯德基则以和蔼的老人头像深入人心。马路上千姿百态的牌匾和标识恰恰反映了市场的繁荣和竞争以及市民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却对这种参差之态不以为然,他们更喜欢看到那种色调风格整齐划一的街景,这种“洁癖”心态严重到一定程度,就是想把商家和市民的一切都管起来。经常让消费者走错门店的统一牌匾,在满足城市管理者特殊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以霸道的方式让商家感受到了权力的为所欲为。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中,商家连自己的“牌子”都创不出来,还能奢望在这个城市得到大发展吗?
  值得警惕的是,像呼和浩特这样统一牌匾的城市并不少。政府积极为市民创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固然值得点赞,但是绝不能把公权力的手伸到商家和市民的“私域”里。否则,不仅不能利民,反而扰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