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屋”后续机制需持续跟进
2017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火言
  自今年6月份,峄城区爱心墙设立至今,爱心市民源源不断地为需要的人们传递着温暖。10月31日,齐鲁晚报记者再次来到峄城区坛山路上的扶贫慈善众筹平台门前,一间崭新的小屋正式开门“营业”了,如今“爱心墙”已正式升级成为“爱心屋”。据悉,自10月27日“开业”至今,小屋日均送出三十余件衣物。但现在天气日渐转凉,爱心屋里冬衣库存紧张,为此,其工作人员呼吁爱心市民,将把家中闲置衣服清洗干净送到这里,供有需要的人领取。(《齐鲁晚报》11月1日报道)
  “爱心屋”是爱心平台,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实物救助,让困难群众有自由选择所需物品的渠道。“开业”至今,小屋日均送出三十余件衣物,帮助了许多有需要的困难群众。然而由于捐助缺乏持续性,“爱心屋”面临“断流”之境况。报道中提到“御寒冬衣告急,‘小屋’需要补给”就是一例。试想,如果后续机制和措施仍难以跟进的话,“爱心屋”恐怕难以为继!
  笔者觉得,要让“爱心屋”走得更远,不断壮大,让更多的贫困居民得到帮助。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是应该的,“爱心屋”所有物资的来源依靠全社会爱心团体、人士的捐赠。因此,应该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以提高后续物资的供给;另一面,要拓展“爱心屋”的版图和功能,拓宽捐助渠道,方便捐助人对捐助物资的送达,吸引社工、各界民众加入,激活公众向善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完善“爱心屋”的运作机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为“爱心屋”注入“活水之源”,让“爱心屋”遍地开花并不断发展壮大,让确实困难的人们能得到最及时的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