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聚焦

A06版:壹读·聚焦

A07版:壹读·济南

A08版:壹读·暖闻

A09版:产经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青未了·人文周刊

A12版:青未了·人文

A13版:文娱·影视

A14版:乐动·篮球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长清

E02版:今日长清·政法

E03版:今日长清·专题

E04版:今日长清·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3版:今日油田·03

M04版:今日油田·04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专版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新闻

Z03版:新闻

Z04版:新闻

昔日废水坑 今日聚宝盆

菏泽蒋庄村受惠精准扶贫,将废弃坑塘提升为产业示范园,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齐鲁晚报     2021年02月26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牟张涛 袁文卿
通讯员 刘海丽 赵忠宇  

  “爸,我喂完猪了,去扫大街了。”“好,我忙完去和你一起装垃圾。”这是菏泽高新区吕陵镇蒋庄村的蒋振龙和父亲每天的对话。虽然辛苦,但生活的充实和希望让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是精准扶贫助推村庄产业提升的受益者。而环境整洁、生活富足、乡风文明的蒋庄村,受益的又何止是蒋振龙父子。
人的变化:
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在的生活哪敢想

  近日,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他,蒋振龙特地换了件新衣服。“大街刚扫了一遍,一会穿上大褂再扫一遍。”48岁的蒋振龙很善谈,这和4年前的他判若两人。“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的生活哪敢想?生活好了,我心里也舒坦了,都说我话多了。”蒋振龙一阵大笑,“前段时间刚卖了一茬生猪,干活村里有补助,能不开心吗?”
  蒋振龙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患有精神类疾病,家里只靠自己种6亩地艰难度日。他的改变要从2017年说起,通过扶贫贷款4万元尝试养猪,经过几年发展,养猪头数扩展到14头,猪舍扩展到6个,其中4个是扶贫资金无偿建设的,其年收入达到5万元。
  蒋振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父亲76岁但身体硬朗,妻子精神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儿子19岁在济南上大学。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村变化:
环境整洁
村民怡然自得

  蒋振龙生活的向好离不开村里的帮扶,而村里集体经济的盘活居功至伟。
  蒋庄村原本是贫穷落后的省级贫困村,村两委班子空缺长久8年之久。随着村党支部书记蒋国生、村主任蒋俊青等人的勇挑重担,村里各项工作有了逐步改观。而随着实施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蒋庄村像坐上火箭一样,彻底摘下穷帽子,过上新生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而这就不得不提到村南部的三处坑塘。
  “以前里面都是塑料垃圾,夏天水深时也有安全隐患。我们就盯上这些大坑了。”蒋俊青笑着说,村里想变废为宝,通过集中治理,其中两个坑塘进行光伏发电、水产品养殖,已打造成“渔光一体”示范点,每年为村集体贡献资金近1万元。坑塘四周还架起围栏,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
  蒋俊青说,另一个坑塘就立足垂钓、休闲观光,在坑塘旁边还依托扶贫资金建起农家乐、采摘园。这些产业除每年向村集体缴纳4万元,还重点吸纳贫困户再就业。村里有了资金,除帮扶贫困户脱贫外,还将村里街道和下水道进行彻底整修。
  如今的蒋庄村道路通达、环境整洁,村民宜居宜业,被评为“山东省森林村居”、“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全镇居住环境最美乡村。
  吕陵镇党委书记陈刚介绍称,下一步,吕陵镇将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