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山东

A05版:山东

A06版:学堂

A07版:国际

A08版:速览

A09版:文娱

A10版:乐动

A11版:人文周刊

A12版:青未了·人文

A13版:文旅

A14版:青未了·新知周刊

A15版:新知

A16版:封底

E01版:今日长清

E02版:今日长清·政法

E03版:今日长清·城事

E04版:今日长清·人物

E05版:科工一版

E06版:主打

E07版:城事

E08版: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05版:今日运河·城事

H06版:今日运河·城事

H08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L01版:今日聊城·头版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关注

L04版:今日聊城·专版

L05版:今日聊城·城事

L06版:今日聊城·教育

L07版:今日聊城·专版

L08版:今日聊城·城事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

N03版:今日德州·财经

N04版:今日德州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T01版:今日日照

RT02版:今日日照·金融

RT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T04版:今日日照·金融

RT05版:今日日照·形象

RT06版:今日日照·形象

RT07版:今日日照·形象

RT08版:今日日照·形象

RT09版:今日日照·形象

RT10版:今日日照·形象

RT11版:今日日照·城事

RT12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教育

Y03版:今日淄博·巡城

Y04版:今日淄博·医疗

“贺老总指导我们打排球”

罗真,68年前的中国女排首任队长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身披中国队战袍的罗真。
  ▲罗真1953年在罗马尼亚的比赛中。
  ▼1995年与袁伟民合影。
  有一张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照片,在曾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来担任中国奥委会主席的袁伟民身边,站着一位和蔼朴素的女士,岁月在她双鬓留下几缕银发,很少有人把她跟叱咤风云的排球女将联系起来,她叫罗真。11月16日,是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40周年纪念日。中国女排的成绩来自于一代代女排运动员的拼搏与奋斗。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东营采访了中国女排第一任队长罗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        

立志学医却成排球运动员
  11月3日,东营。在油田老年体协楼,89岁的罗真与一群老年球友正围着乒乓球案打球,动作自如,想不到年近九旬的老人还有如此灵活的身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68年前她曾是中国女排首任队长,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初创过程。
  在老人家里,相册里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记录着女排的一段段历史。“这是在波兰比赛时的照片,这张是1953年在罗马尼亚……”照片上的罗真身披中国战袍,英姿飒爽。照片中有罗真和当年女排队友的合影,其中不乏排坛宿将的身姿,“这位是阙永伍,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女排原主教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沙鸥》主人公原型;这位是王德芬,曾经是四川女排的主教练,率领四川队多次夺冠……”看着这些老照片,罗真仿佛又回到纵横赛场的青春岁月。在这些老照片中,还有她与郎平1995年的合影,当时的郎平刚刚担任女排教练。
  “我这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从小走路锻炼出来的。”罗真原名罗德贞,1932年出生在成都。抗战爆发后,由于日军飞机经常空袭,树德小学迁到了城外,罗真家在城里,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去城外上学,久而久之,走路让她锻炼出了一个好身体。在学校里,因为喜欢打排球,她还参加了“Play”球队。
  1950年,罗真高中毕业,她立志学医,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然而,未来的医生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转型”,而这与贺老总对体育事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当时,贺龙元帅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不但是驰骋疆场、身经百战的开国元勋,还是出了名的体育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尽管刚解放,军政工作非常繁忙,贺龙还是倡议组织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区域运动会——西南区运动会,这都表现出他对体育的热爱和重视。
  1951年,罗真刚上大学不久,四川、云南、贵州各省挑选优秀体育人才到重庆准备参加西南区运动会的选拔比赛。罗真排球打得好,所以被选中代表成都市去重庆参加选拔。因为优异的表现,罗真后来又被选入西南女子排球队。
  1951年4月底,全国第一届篮排球比赛在北京举行,罗真跟随西南女子排球队赴京参赛。在这次比赛中,西南代表队表现不算好。罗真听领队说:贺老总说了,西南区打成这个样子不行,回来以后要集中训练。
  回来以后,罗真把学籍从华西医科大转到了重庆大学,准备边上学边在重庆集训。可是,转学证办下来了,却一直没提上学的事。
贺老总:打球要有拼命精神
  贺老总常来看望运动员,给大家作动员讲话,鼓励大家要好好训练。“你们搞体育不光是为了拿奖牌,打比赛,还是宣传队,要在群众中普及体育运动。现在很多工人、农民、劳苦大众身体不好,也不懂得体育锻炼,你们以后要多到基层比赛、宣传,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搞体育是为了让人多锻炼、有个好身体不长病,作用是一样的。今后,你们还要把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开展起来,到时候就知道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了!”
  罗真说,他们刚高中毕业不久,还是群孩子,让他们专业搞体育,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就闹情绪。贺老总看出来了,经常来看望他们,很有耐心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
  集训之余,运动员们还到重庆周边地区的厂矿、农村进行比赛和表演,下基层就能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他们的辛苦和劳累让队员们很受教育。后来大家想通了,就跟贺老总说:“老总,你不用天天跑来看我们了,我们知道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了!”
  1952年11月,贺龙元帅开始兼任新中国第一任体委主任。贺龙对中国篮、排、足三大球运动发展非常关切,他说过,“我们一定要扭转我国体育落后的局面,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 
  罗真还清楚地记得,不管是在重庆还是在北京,贺老总几乎每周都来看运动员们打球。
  “贺老总性格直爽豪迈,他坐在场外,看大家打球。每当队员们打出好球,他就喊好。有队员在场上累了松懈了,救球不积极,他就喊:几号几号队员,你为什么不去救这个球?贺老总经常安排西南区的女排与部队同志打比赛,相互切磋促进技艺。贺老总还时常用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来鼓励大家:“部队上的同志用生命去堵枪眼,打球也要有这种拼命的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再困难的球也能接起来!”
入选国家队担任队长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这一年,罗真入选了国家队,准备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罗真个头算不上高的,但传球、拦网防守等比较出色,改为主力二传,成为场上的灵魂人物。不久,罗真被选为国家队的队长。
  20世纪50年代,排球强国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当时的国际比赛主要是6人排球,而中国以前是9人排球为主流,需要重新学习6人排球的规则、战术和比赛方法。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便积极安排男女排球运动员到东欧等地参加排球比赛和训练,借以吸收经验。
  罗真回忆,运动员们先到苏联训练了一个月左右,当时苏联是排球强国,到那里一看,他们场馆、训练条件很好,队员人高马大。当时苏联一位身高1.83米的女教练协助训练,还参加过卫国战争,令队员们印象深刻。
  1953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4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十多个排球队参加比赛,中国女排获得了第七名,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排球来说,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回国以后,女排受到贺老总的表扬,贺老总还邀请队员们去他家吃了饭。
  此后,女排每年都出国参加比赛,参赛的队伍主要来自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当时几个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排球队在参加了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之后,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受到国际排坛的瞩目。
从排坛老将到“孩子王”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当年的排球女将还有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罗真与爱人刘兴材就是因为排球而结缘。
  刘兴材也是成都人,与罗真不但是小学同学,还是高中同学,可谓青梅竹马。刘兴材喜欢各种运动,是校排球队员,两个人兴趣相投。当年罗真在重庆西南女排集训时,刘兴材就在重庆大学的地质专业上学。每到星期天,刘兴材就从城外到城里看他们训练比赛。
  “他能见到这么多老同学,还能看排球比赛和训练,就是帮着捡捡球也高兴。我们队员每个月都有几十块钱的工资,那时候不算少了,而刘兴材还是学生,所以,中午我们就请他去食堂或者出去吃饭,改善改善生活。”罗真说,就这样常来常往,一直到1953年她被选拔到国家队。在此后也是鸿雁传书,书信往来不断,终于确立了恋爱关系。
  1956年,罗真离开国家女排,考虑到刘兴材在陕西工作,为避免今后两地分居,将她调动到陕西体委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较低,当时陕西还没有省排球队。来了罗真这样的专业运动员,陕西体委决定组建陕西省排球队,罗真担任第一任教练。在陕西排球队,罗真当了十年教练,培养了一大批排球人才,多次率队参加国家级比赛,取得不俗战绩。
  罗真的丈夫刘兴材从事的是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全国到处跑根本顾不上家。他曾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又来到山东东营参加了胜利油田大会战。
  1967年,罗真从陕西调动到东营胜利油田,她被安排到油田的中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听说罗真到山东来,当时的山东省体委想把她调到省体委工作,从事她的老本行——当省队的排球教练,罗真说:“刚刚结束两地分居,如果我去济南又要开始新的分居生活,就婉拒了。”在黄河口这片刚刚开发的热土上,她忘不了老本行,组织孩子们练排球、打比赛,这位当年叱咤球场的排坛老将开启了平凡的生活,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孩子王”。
  如今,年近九旬的罗真在家颐养天年,享受着天伦之乐。除了喜欢运动,她平时最喜欢看体育赛事,尤其是女排的比赛,她一场不落。作为第一代女排人,罗真不但是见证者,也是亲身经历者,她时常想起女排的师友,更难忘贺老总当年的关怀。她动情地说:“女排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旗帜,成为一个奋勇拼搏的时代精神象征。72年前,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有着零奥运记录的耻辱。如今,看看我们硕果累累的奖牌,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女排人,每当看到女排队员们用奋斗铸就的荣光,都感到心潮澎湃,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