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视觉周刊

A05版:影吧

A06版:山东

A07版:悦读周刊

A08版:悦读·专栏

A09版:悦读·影视

A10版:情感周刊

A11版:青未了·情感

A12版:身体周刊

A13版:服务

A14版:乐动

A15版:乐动

A16版:乐动周刊

爱创新的“木偶姐姐”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1日
  从小痴迷于木偶的李秀平,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更好地推广木偶戏文化。
  李秀平正在给木偶化妆、缝制衣物。
  李秀平和同事讨论木偶细微动作,并反复修改编码。
  2020年,李秀平申请了济南木偶戏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便携式木偶戏小剧场的舞台装进箱子里,说走就走。
  ◤李秀平带着木偶戏进校园演出,精彩的木偶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文/片/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媛          

  11月18日,在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的一间工作室内,李秀平正在和团队的伙伴们一起忙碌着,有的在画草稿,有的在编程序,李秀平在台灯下对3D打印出来的木偶模型进行组装,很快,一个木偶就被组装出来。
  提起木偶我们并不陌生,据李秀平介绍,木偶戏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86年出生在青州农村的李秀平,从小就喜欢看村里的木偶戏,并对木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长大后,李秀平正式拜师,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的传承人。
  从前,每一场传统的木偶戏演出都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李秀平心想,“如果能利用程序去控制,将木偶和科技相结合,就像现在的AI机器人一样为孩子们表演那就好了。”2017年,在同样喜爱木偶的丈夫的帮助下,李秀平正式投入“便携式”木偶戏的研发。自己设计、创作,从初稿到后期定稿,每一款的木偶形象都经过无数次的改动,并通过3D技术打印出来,在其体内植入芯片,让每一款木偶都“动”了起来。 
  经过了3年多的试验和开发,全新的“木偶机器人”诞生了。在这期间,光木偶一个眨眼的动作,就做了半年多的实验,并在演出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在李秀平手里,这些传统木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木偶的眼睛可以展现五种表情,肘关节可以三个方向进行弯曲,偶身经过改造增加了腰部控制,可以做出鞠躬致谢等细腻优雅的动作。并且将移动舞台“打包”缩小到私家车后备箱就可以装下的箱子里。以前,一场木偶戏要六七个人操作,经过创新后,剧场舞台10分钟即可搭建完成,一场木偶戏只需要1-2个人来操作,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一系列的创新并未让他们停下脚步。李秀平始终认为,内容与故事才是木偶戏的核心。眼下,李秀平团队创编的《济南传说》《小恐龙可可奈》《狐狸开公司》《少年闵子骞》等多部优质木偶剧目,已在全国各地演出几千场。平日里,李秀平经常去学校、乡村、社区等进行演出,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李秀平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木偶姐姐”。
  如今,李秀平的木偶机器人和可移动小剧场不但在省内各地深受欢迎,也被推广到了广州、成都等地。她的梦想就是希望将木偶戏剧场继续向全国各地推广,把济南木偶戏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