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引发“口水”商机
打好营销牌纪录片也能火
2014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煎饼
     4月18日晚,“吃货”翘首企盼两年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在央视开播,相比第一季,第二季《舌尖》加入了不少人文关怀,第一集《脚步》用人物故事带出地方美食,展现的养蜂人、裤带面、捕捞跳跳鱼都很有看点,播出后引发了不少观众的热议。第二季《舌尖》将营销做到了极致,与网上商城合作,同步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不少人边看电视边在网上下单购买美食,为国产纪录片营销闯出了新思路。
本报记者 邱祎    
  情感元素更突出,
山东煎饼现身

  18日晚播出的第一集《脚步》中,没有专业大厨制作的精致菜品,所有美食均为受访的普通人亲手制作。为了给弟弟上大学凑学费上山挖灵芝和天麻的藏族小伙白马,东奔西走从事养蜂行业的老谭夫妇,以船为家、奔波在东海上讨生活的渔民,行走在秦岭北麓平原的职业麦客……较之上一季,第二季《舌尖》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第一集的导演李勇是山东人,他告诉记者,相比第一季,第二季跳出了食物本身,关注食物生产和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和乡愁,情感元素更加突出。“《脚步》反映的是人和食物的流动变迁,养蜂人是流浪在外寻找食物的群体,留守儿童是带着家乡的食物到远方去,他们之间会形成勾连,食物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流传出去的。”
  在第一季中出现的山东美食较少,不少山东人觉得遗憾,但在第二季第一集中,山东煎饼占据了不小的篇幅。镜头通过沂蒙山区一对夫妻制作煎饼的过程,详细展示了煎饼卷大葱的独特。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在国外的山东人看完《脚步》后都在怀念家乡的美食,借美食抒发思乡之情。李勇说:“拍摄过程非常辛苦,大家都累瘦了,但拍摄中我唯一一次长肉就是从山东拍煎饼回来,这也是对家乡美食的难以割舍。”他透露,第二季节目会让观众看到更为丰沛的人文气息,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思乡是很正常的。
电商争打美食战,
“舌尖”营销做到极致

  除了节目本身带来的思考和感动外,18日晚荧屏之外的“战斗”也异常精彩,伴随着《脚步》的播出,各大电商利用《舌尖》的影响力吸引眼球、争夺顾客,花样之多令人惊喜。
  天猫商城今年直接与央视达成合作,同步首发《舌尖上的中国2》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摄制组还为同步上线的食材把关。记者了解到,第二季《舌尖》涉及300多种食材,将为天猫的300多种商品销售带来便利。18日,天猫商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配合销售,商城已经提前备足了片中涉及的食材货源,大家对销售前景都很有信心。
  记者随后登录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网站,发现多家网站首页都打出了和“舌尖”有关的销售广告,首集中涉及的林芝蜂蜜、野生花菇、弹涂鱼、山东煎饼等原产地美食瞬间成为热搜词,不少网店一天之内售出上千件,是平时销量的50倍以上。大众点评网济南站上不少餐馆纷纷推出节目中涉及的美食,部分餐馆在下周还将推出外卖服务,方便济南食客在家里“边吃边看”。
和新媒体共赢,
国产纪录片前途亮

  第二季《舌尖》的营销战让人称赞商家精明的同时,也对纪录片本身带来的商机和号召力感到惊喜。高成本低收入的尴尬一直是阻碍国产纪录片发展壮大的主因,相比电视剧,纪录片投入巨大、拍摄周期长却很难赚钱,《舌尖》的成功及其带动的花样百出的营销和产业链让很多纪录片制作方对纪录片的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舌尖上的中国》是目前为止国产纪录片最成功的一次营销,它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从电视到微博话题,再到淘宝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完美循环案例,围绕一部纪录片迅速形成了一个周边产业链,反过来也为纪录片本身带来了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盈利空间,是多方共赢。“这是新媒体宣传推广的一个成功案例。”业内人士表示,纪录片与新媒体巧妙结合,互相为对方带来人气,纪录片随后可以根据内容延伸出很多盈利空间,这也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很多新思路。
  纪录片市场并不总是“谈钱色变”,当纪录片有好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时,做好营销,经济效益就会不招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