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拉贝日记揭日本暴行
作者为抗战时期德国驻华大使秘书孙积诚
2014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积诚记录的档案资料(左图)与日记原文(右图)。
     文/片 本报记者 高扩 
      通讯员 洪升  
  “(1937年)9月25日,敌机九时许来袭,激战甚烈。当见有三架中炮坠落。十二时又来,二时许又来,共五次九十六架投弹二百余枚……”山东省档案馆保存着一套时间跨度长达70年的私人日记,其作者是曾担任过20世纪30年代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秘书的孙积诚。他的《金陵日记》记录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累累暴行,有力地佐证了日军的大屠杀行径。

亲眼目睹日军狂轰滥炸
  孙积诚事业的真正起点就在济南。1911年,15岁的孙积诚背起行囊,独自来到济南,进入刚刚创办的西式私立学校——济南德文高等学堂。1916年后,孙积诚在宋教仁创办的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
  五年后,孙积诚在师友的推荐下凭着扎实的德文基础被德国哈尔滨领事馆聘为秘书,参与处理一些外交事务。直到1935年,新任驻华大使陶德曼经苏联赴中国上任,途经哈尔滨领事馆时,一眼看上了处事稳重、能力过人的孙积诚。自此,孙积诚开始任陶德曼的私人秘书,一干就是7年。
  正是在南京任职的这段时间,他用日记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据他回忆,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成为他不愿面对而又挥之不去的梦魇。
  “10月5日,早九时左右敌机来袭,未逞。五时许又来,激战,投弹久即去;11月19日,早夜二时许,敌机来盘旋掷弹。至五时许始去,九时许又来。十二时许又来,弹落。南城及下关均有火起。”仔细研读过《金陵日记》后,发现《金陵日记》记载的内容,可以和同样记录当时情景的《拉贝日记》中的一些内容互相印证,对当时一些人名、地名的记载,《金陵日记》比《拉贝日记》更准确。
坚持写日记70年,侄子将资料捐献
  撤离南京后,孙积诚又辗转工作于重庆、上海的德国领事馆。1942年中德断交,孙积诚应骋担任上海中国航空公司的总经理秘书,上海临近解放时,配合中共地下党,为给新中国保护公司财产做出了贡献。
  孙积诚老人自1922年起坚持天天写日记,从未中断,一直记到临终前半个月,时间跨度长达70年,即使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路途中,他也每日坚持研墨写日记。  
  由于《金陵日记》书写风格比较简明,对南京陷落前后过程的描述并没有深入下去,但孙积诚在晚年的自传《海洋的一滴》中曾对南京陷落的前后有过细致的回忆。
  他在《海洋的一滴》“目睹劫后的南京”一节中写道:“日军入城后即大肆屠杀,常或搜捕若干人集中扫射,或令排队站在水塘周围,日兵从背后逐个用刺刀刺挑,倒入塘中,尸体常至堆叠满塘。”
  1992年8月13日,孙积诚在北京辞世。2001年,孙积诚的侄子孙金铭将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全部捐献了出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