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智能交通”系统正式启用
一期工程完成,覆盖核心区域及海滨路、青岛路、文化路、世昌大道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月13日讯(记者 孙丽娟 通讯员 李壮志) 记者从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威海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覆盖了城区的核心区域,以及海滨路、青岛路、文化路、世昌大道等四条城市交通主干道。
  2013年9月,在经信、财政、建设等部门的支持下,交警支队开始推进威海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项目建设,目前该系统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威海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包含一个平台、八个子系统,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缉查布控系统、电子执法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分析研判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运维监管系统八个系统。目前,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对城市核心区域及世昌大道、海滨路、青岛路、文化路四条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流进行管理。
  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主要有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加大电子执法力度、提升查获违法犯罪能力、为市民提供交通信息等功能。在优化城区交通组织方面,交警部门在市区75处路口新建55组信号机、439组信号灯、18处交通流量检测设备,通过信号机远程联网、交通流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路口堵塞状况,自动调整信号配时,实现高峰时缓进快出,溢出控制,平峰时主干道路双向绿波。
  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电子执法力度也明显加大。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点位、新建电子警察系统,能够全天候自动抓拍超速、闯红灯、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等9种交通违法行为。系统还具备车牌识别、历史数据查询和管理等诸多功能,可对黄标车闯禁行区域实现自动识别监管。
  智能交通系统给市民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司机可以实时获取道路路况信息。系统能实时采集47个路口、156个方向的交通流信息,通过市区13处交通诱导屏对外实时发布路况信息,诱导车辆合理选择行驶路线,顺利到达目的地,避免无效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近三个月来,通过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试运行,系统确实对市区交通有了明显的改善。数据统计显示,中心城区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分别提高17.57%、13.99%,平均拥堵时间下降17.78%,整体交通运行状态由“中度拥堵”变为“基本畅通”。据计算,系统每年可节省出行时间7016.5万小时,节省燃料油合计567.4万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