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大作为
简政放权激发民间资本入市热情
2015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3月27日讯(记者 马绍栋) 据日前省工商局通报的信息,2014年以来全省市场主体增势强劲,新登记数量、实有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在空前强劲的发展势头背后,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联审联批等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是助力民间资本井喷入市的主因。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今年,还将有378项需要审批事项将前置改后置,进一步为企业注册松绑。
  “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得到激发,这与市场主体准入登记更加便利、部门联动效应逐步发挥是分不开的。”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向维凯表示。比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能有效整合行政资源、降低成本。“三证”是指工商营业执照、质检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改革之前,需要分别到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及税务部门分头办量。而现在,我省已实现“三证”联审联批,实现了企业一个窗口办理、一套表格申请、一套材料申报、一次办结“三证”,极大缩短了办理时间,便利了企业。
  从江苏来青岛西部搞建材生产和地产开发的秦先生说,按之前规定,他必须先拿到建材生产、设计开发等多项许可证才可以拿到工商营业执照,要获得生产许可,企业须提前支付大量基础生产检测设施导致注册资本过高。现在工商登记改革后,前置许可改后置,他只需要先注册登记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工“运作”了,到山东投资的成本降了将近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省工商局人士表示,虽然去年以来我省市场主体增长强劲,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从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上看,我省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539.9户,同为人口大省的广东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633户,江苏、浙江则超过700户。在调整市场主体格局、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上,我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