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鲜花的多了,拿火纸的少了
本报“清明文化周”连续举办4年,文明祭扫逐渐被市民接受
2015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银河陵园门口,前来祭扫的市民正在选购鲜花。本报记者 晋森 摄
     本报济宁4月6日讯(记者 晋森 贾凌煜) 5日,济宁市民政局、本报《今日运河》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清明文化周”文明祭扫系列活动在济宁银河陵园举行。“清明文化周”连续4年举办,文明祭扫逐渐被市民接受,目前选择鲜花等祭祀方式的市民已经占到八成左右,鲜花祭扫已经成为主流。
  5日上午9点,市民开始涌入银河陵园的大门,陵园门口竖立了“火纸换鲜花”的指示牌,一侧的水桶里插满了扶郎花。经过大门口的市民邵先生尽管已经购买了鲜花,还是把手中并不多的火纸留下一叠,换了两支扶郎花。济宁银河陵园的工作人员和本报记者一起给进园祭祀的市民赠送扶郎花,不少市民主动将自己手中的火纸留了下来。
  记者在现场发现,绝大部分的市民都拿着鲜花前来祭祀亲人,有些也象征性的提着一小包火纸,和以往背着一大包火纸进行祭扫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拿着鲜花进行祭扫的市民至少能占80%以上,现在是鲜花和火纸并存,但市民拿的火纸少了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银河陵园工作人员刘甜甜告诉记者,目前只拿鲜花不烧火纸进行祭祀的市民也能占到两成左右。
  今年除了“时空信箱”和“植树寄哀思”等文明祭扫方式外,银河陵园还向市民免费赠送祈福带提倡文明祭扫,得到了市民的欢迎,不少市民主动上前领取祈福带,系在墓碑两旁的松树上,同时留下一摞火纸,响应文明祭扫的号召。“清明节期间,我们准备了7000余枝扶郎花和祈福带免费赠送给市民,取得了预计的效果。”济宁银河陵园总经理张奎表示。
  “今年我们以‘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为主题,提倡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形式。”济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政部门一直倡导文明祭扫,鲜花祭扫等一些时尚的祭扫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相关链接 
鲜花、火纸摊子对半开
  银河陵园门外的马路边,每到清明都会被售卖各种祭祀用品的商贩所占据。花农胡师傅已经连续3年在银河陵园门口售卖盆装鲜花,上百盆小菊花摆满了门口一侧的空地,几名前来祭扫的市民正在挑选。
  “去年清明节期间一共卖出300多盆,今年4日这一天就卖出了300盆,还有些市民空着手来,买两盆鲜花去祭扫亲人。”胡师傅一边介绍,一边给市民选购,看着上百盆鲜花马上要销售一空,他赶紧联系家人再送来一车过来。
  而在旁边卖鲜花的摊子上,一束束鲜花娇艳欲滴,不时被祭扫的市民买走。往年售卖火纸为主的摊点占据主流,目前售卖鲜花和火纸的摊子基本对半开。银河陵园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市民文明祭扫意识的提高,清明节给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这种环保的祭扫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希望更多人选择文明祭扫,用鲜花、时空信箱等更环保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