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泰山四大名药何时打响品牌
2015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泰山的知名草药被人上山盗采路边售卖,甚至有人用人工种植的草药代替野生……近日,记者走访泰安中药行业业内人士得知,泰山药用资源丰富,全国400种重点药材,泰安市就出产30%以上,其中有十几种是道地药材或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药材。虽然种类丰富,但是目前泰安对中草药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不响、种植分散等原因都制约泰山中草药产业化发展。

现状:
山上偷采何首乌 路边卖20元一斤
  黄精、白首乌、灵芝……在泰城多个路段,不少市民将采集到的药材摆在路边进行售卖,不时有市民上前询问。“泰山中草药这么有名,很多人都认这个。”一名商贩说。
  赵先生是临沂人,清明假期期间,他带家人来爬泰山,闲暇时他走向泰城街头购买泰山道地药材。“家里老人是中医,他让我买点泰山的中草药带回去。”赵先生说,他转了好几条街,药店也去了几家,但是感觉药店里的药材是经过加工的,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在东岳大街一商贩那里买了黄精和白首乌。“本来还想买点野生的紫草和四叶参,但是问了好几个商贩都说没有。”赵先生说。
  6日,在科山路南头,家住桃花峪附近的一名市民坐在路边售卖白首乌等中草药。“白首乌20元一斤,十几年前就是这个价,现在越来越多,价格一直上不去。”这名女子说,她卖的这些药材都是泰山野生的,“有空的时候,我们家人都会上山去采药,因为山上有人查,我们都是一早就上山,天黑了再下山。”
  据这名女子介绍,这些年来,她主要采黄精和白首乌。“山上哪里有这些药,我们都很清楚,上山一天能采不少。”女子称,像她这样上山偷采药材的人不少,有时候为了安全还会结伴上山。
  随后,记者询问是否有泰山四大名中药另外两种——紫草和四叶参,这名女子说,野生的四叶参很难找,紫草因为生长在悬崖上,她们也不敢去采。“这些年野生的四大名中药的量越来越少,如果不是对泰山特别熟悉的人很难找到。”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街头售卖的中草药并不一定都是野生的,“有些人可能会在房前屋后自己种一些珍贵的中草药,成熟了之后再拿到市面上卖。”这种自己种植的草药可能存在种植年限达不到、功效达不到等问题。

困境一:
中草药“泰山产”品牌不响 种植分散难形成产业化
  提起泰山的中草药,不少人首先会想到赤灵芝,“就目前来说,泰山的赤灵芝已经发展成产业化,除了种植基地,泰安还有一些加工赤灵芝的企业。”山东医药技师学院范令刚老师说,就泰山的名中药来说,赤灵芝是品牌开发最成功的。
  “泰山的中草药蕴藏量大,从每年的普查来看,目前泰山有9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300多种是临床常用药物。”范令刚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泰山名贵中草药的保护,只着眼于保护野生中草药是远远不够的,中草药是一种朝阳产业,如果形成产业链的话,不但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还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目前,泰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很少,相关企业品种收购、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严格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指导、产中监督、规范收购等机制,而且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龙头企业带动力差。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抗风险能力弱。”泰安市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王庆军介绍,泰安中草药品牌培育多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一些道地药材种植面积不大,而且是零星种植,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
  和普通农作物相比,中草药的种植要求更高。“种植中草药时不能使用除草剂,无形中增加了人工成本,一亩地一年纯利润也就是一千元左右。”范令刚说。
  王庆军也介绍,中草药的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较大,难以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产量低,残留超标,经济效益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积极性。

困境二:
栽培推广缺人才无产业支撑 扶持优惠政策作用有限
  “泰安的中草药没有建立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营销机制,只局限于内部消化。”王庆军说,市面上又没有药材集中交易的市场,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行业自律规范,没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价格和价值背离,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中药材质量监控需要严格把关,但是目前,泰安难以实行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机制,“进入市场的绝大部分中药材和切片,没有严格的药用品质检测和安全指标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不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二氧化硫二次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
  王庆军介绍,目前泰安专业从事栽培、育种、加工和新药研发的高级人才奇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总体上无力支撑产业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目前,泰安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大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对中药材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有限,企业融资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王庆军说。

建议:
建设生产基地 加强研发能力
  “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开发泰山中药材的一个方向。”王庆军说,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结合泰安旅游业景区的药材花卉景观及药材开发,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他建议中草药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带动农民,中药材企业、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并对各环节制定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品质。”王庆军说,对市场前景好的泰安道地药材或通产药材进行重点研究,全面打响泰山品牌。同时,还应遵循市场规律,繁荣中药材流通。财政方面,应多方筹集资金,为生产发展中药材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
  “中药材种植、原生药材销售是一个单一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只有加大中药材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中药材的产品附加值。”王庆军介绍,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多方面支持种植企业与区内制药企业、区内制药企业与其他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关链接 
泰山曾产“四大名药”
  泰山上孕育的名贵药材也曾在中医药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泰山药物志》是民国时期泰山著名的中医世家高宗岳所写,也是五岳中最早出现的一本药物志。据书中记载,泰山有“特产”药物60余种,“通产”药物500余味,其中白首乌、四叶参、黄精和紫草被中医药界誉为“泰山四大名药”。 
  虽然,被称为“泰山四大名药”,但在上个世纪,四种野生药材却因为过度采挖,无人管理等原因,面临“绝迹”的危险。以泰山四叶参为例,泰山四叶参又名泰山参,属桔梗科党参属植物,被称为“泰山之宝”。据《泰山药物志》载:本品即人参,泰山产者每年生四叶而花,故得名。其功效比长白山人参大十倍,见者宝之。而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道: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根如人形者,神。泰山出者,叶干青,根白,殊别。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泰山四叶参含多种维生素、皂苷、多酮、齐墩果酸及50多种挥发油,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等功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