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印象之 东舍坊高跷
2015年05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乃民间节日在广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春秋时代已有,汉魏六朝百红中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以来称为“高跷”,用1至3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表演的人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装成各种人物,一人或多人来往逗舞,由唢呐伴奏,表演有趣的动作或故事。
  在历山路社区东舍坊街,也有这样一支有着120年的悠久历史的高跷队,这支队伍被老济南人称为“东舍坊高跷队”。今年74岁的董文臣是这支高跷会的会长,也是东舍坊高跷的传人。
  说起高跷队的历史,董文臣掩饰不住脸上的骄傲和自豪“那时候东舍坊、西青龙、老东门的高跷,是济南民间最有名气的三支高跷队伍。东舍坊高跷表演的技艺高超,并糅合了武术、戏曲等项目,从一开始,就在各支队伍中独树一帜”。但是随着处在城市中心的东舍坊片区的拆迁,以前的演员很多都离开了,高跷队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终于在2014年东舍坊片区完成回迁后,通过多方努力,东舍坊高跷队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现如今,逢年过节,东舍坊高跷队都会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进行一场又一场惟妙惟肖的表演,以特殊的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送去他们的祝福。2015年元宵节那天,在历山路优品汇门前广场上,伴随激昂的锣鼓声,高跷队队员们进行了一场以“踩高跷,看花灯”为主题的表演,吸引了大批行人驻足围观,场面十分宏大。不少市民感叹,沉寂了20多年的东舍坊高跷终于又回来了。
  东舍坊高跷历经四代传承,现已申请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下区文化局、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驻区单位的支持下,道具、服装、训练场地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为过往的种种历史原因,东舍坊高跷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期,但东舍坊高跷人的高跷情缘却没有丝毫的衰减。他们表示,在今后尽量多进行一些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东舍坊高跷的发展和传承中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