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午餐都在使劲
2015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午,烟台高新区东泊子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饭。                  本报记者 李楠楠 摄
  据菜谱,滨州滨城区清怡小学周二的主食是肉包,水果是苹果。                本报记者 谭正正 摄
     中心城区中小学,有食堂的并不多见。人是铁饭是钢,学生的午饭是免不了的,是由学校周边的小饭桌来供给?是由餐饮机构来配餐?还是学校自建或者改扩建食堂呢?每种解决方式,都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也涉及到部门之间职责的纠葛。但省内各地市有关部门,都或多或少意识到小饭桌是个大难题,也在试点一些措施。
本报记者 李楠楠 谭正正 汪泷 见习记者 樊舒瑜  
烟台>> 部分学校 已有免费午餐
  “好,同学们,现在是午餐时间,同学们依次下来领取自己的午餐。”13日中午,在烟台高新区东泊子小学二年级1班的教室里,班主任周燕和另外一位老师正在分配当天中午的学生午餐,学生依次走出教室领取。 
  同学们领完饭后,打开饭盒盖,里面是已经盛好的一份豆腐炖白菜,一份炸里脊,主食是馒头,还有一份水果。“领到饭的同学可以吃饭了,注意不要弄得到处都是……”周老师和另外一位老师开始在教室里走动,随时应对每一个突发情况。“因为孩子还比较小,需要老师看护,有的孩子刚刚会用筷子,有的孩子会把饭吃得满桌子都是,还要防止孩子把饭盒打翻……”周燕说。
  “学校有了免费配餐,孩子都在学校吃了,咱也‘解放’了,不用天天来接送了。”下午,在东泊子小学门口接孩子放学的衣先生说。
  据了解,今年烟台被列为全省中小学集约供餐试点市,烟台同时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实施学校后勤向社会购买服务。而高新区从去年10月开始,为全区中小学学生提供免费配餐。
  “每年高新区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80余万元,为辖区小学在校生按每生每天6元食材标准提供免费午餐。免费午餐由高新区初级中学食堂烹制,每餐一荤一素,要求一周内菜谱不重样。”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杨德武说,为保证食品安全,午餐的所有原材料由区里统一招标,由具有资质的单位统一供应米面油等大宗物品。
  高新区辖区内仅有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000余人;东泊子、刘家埠、良才3所小学在校学生近1000人,“船小好调头”,这也为成为该区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免费配餐全覆盖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烟台市2012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同年福山区率先对全区农村初中学生实行“四免”,免费寄宿、免费午餐、免费接送、免费校服;2013年烟台市扩大免费午餐试点范围等内容,每个县市区至少安排一所学校进行试点;2014年高新区实现了中小学免费午餐配送全覆盖。
淄博>> 城区小学过半没食堂,规范小饭桌得多些硬杠杠
  “爸妈工作忙,没有时间给我做饭,天天在这家小饭桌午休,感觉很方便。”13日,淄博张店华光路一小的五年级的学生张新宇说,自从三年级开始,就开始在小饭桌午休,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小饭桌的午休方式。
  “小饭桌可以帮我们家长解决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困难。”市民张女士说,孩子今年上三年级,自打入学以来,一直都在小饭桌午休,的确是有好处的,学校不设食堂,小饭桌只能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
  不过,也有人对小饭桌存疑。“我们学校门口一放学,基本上被一些小饭桌的营业人员包围”,张店区华光路一所小学的老师说,“现在学校不设食堂,学生们有些回家不方便,然而安全上真的很难保障,规范小饭桌,得多些硬杠杠了。”
  西六路一所小学的老师说:“有的小饭桌房子面积不到40平方米,却收了30多个学生,中午吃饭高年级和低年级得轮流吃,孩子午睡也得轮流,管理比较混乱。”
  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淄博中心城区共有各类小学70所左右,然而其中配备学校食堂的学校数量保守估计不到一半。张店区有50余所小学,其中没有食堂的占八成左右,而高新区10所国办小学中,有食堂的仅有四所。
  在华光路的一所小学附近,记者发现距离学校不到300米的范围内就有8家“小饭桌”。
  当询问到开小饭桌需要的资质,不同小饭桌的店主纷纷表示,“只是听说需要办理健康证和卫生证就可以营业了。”
  “之前的确是只需要健康证和卫生证便可以营业,但那只是局限于餐饮业来说的。”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高女士介绍,然而校外“小饭桌”目前的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餐饮范围,很多小饭桌除了吃饭还提供诸如接送学生的服务,这就需要安全部门来管理,所以单靠食药监局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曾公布了《关于加强学生校外托管场所安全管理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学生校外托管场所法律责任,其中包括学生校外托管场所经营过程中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或加工制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济宁>> 学校后养猪种菜,农村娃吃饭不重样
  记者走访济宁城区的中小学了解到,由于城区中小学生所在学校普遍离家不远,所以目前城区中小学多数没有配备食堂,学生主要还是回家或在校园周边的小餐桌就餐。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离家也比较远,就餐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上午10点半,金师傅把送餐车开进了石桥镇希望小学的后院。这里是全镇配餐制的“心脏”,而在金师傅前面,还有三辆送餐车已经停靠在了学校厨房的一号出口前。
  “饭菜11点准时装车,送到最远的学校需要半个小时。”石桥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庆礼说,现如今学校又添置了几辆厢式货车,送餐很及时,而且即便是冬天也能保证把饭菜送到学生面前的时候还冒着热气。
  在这里,装饭菜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送餐车一字排开,先在厨房一号出口装上米饭,然后到二号出口前装上菜品,如果当天的面食还有馒头的话,会额外增加一个窗口。陈庆礼说,之所以这样设置装菜的窗口,就是为了保证卫生。
  从2007年开始,石桥镇中心小学开始实行“配餐制”,通过配餐模式的不断完善,从一开始只能满足较近学校,到如今覆盖了全镇所有学校、教学点及幼儿园。陈庆礼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又对厨房增加投入,新增了几口灶,为师生们提供的菜品种类更多了。
  而且,学校里的菜一个星期不重样,“这要得益于从2007年,我们就开始在学校后面养猪、养鸡、种菜。”中心小学的老校长刘跻臻说。
滨州>> 今年将新建18处中小学食堂
  滨州的各中小学的食堂内,学生就餐采用配餐制。
  滨城区清怡小学的食堂去年刚投入使用,是全市新建的200所放心食堂之一,记者在食堂内发现,该校放心食堂分为两层,能够容纳1000名学生就餐,目前食堂每天中午共有380名学生吃饭,主要是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天食堂工作人员和值班老师会将饭菜分到个人餐桌,孩子们放学后不用自己再分,学生空手来,吃完饭后不用亲自去洗刷。
  记者发现,墙上公布的一周菜单中,仅一周午餐的菜样就多达13种,而且没有重复的。主食和水果同样一天一个样。该校工会副主席聂同喜说,食堂每次公布下两周的食谱,每周的菜谱也不尽相同,会根据季节和学生的营养需求进行调整。
  滨北北城英才学校的新建食堂作为放心食堂于去年9月1日投入使用,与清怡小学一样,学校采用配餐制,饭菜合理搭配,学生一天3顿饭的消费统一为13元。
  滨州在2014年年初的全市“两会”上提出,要建成200处农村中小学放心食堂,并将其作为当年需要完成的民生实事之一,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市200处放心食堂于当年9月初全部达到验收要求并投入使用。这解决了全市16万名中小学生的就餐问题。同年10日,省关工委和省教育厅在滨州召开现场会推动中小学厨房建设。滨州市的做法得到认可。据悉,今年滨州市再将新建18处中小学食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