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真假”鲜枣
2015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买枣不能光看 “甜不甜”
  本报聊城10月13日讯(记者 焦守广) 市场上鲜枣卖得正火,受媒体关于“糖精枣”报道的影响,不少市民担心买来的枣是糖精枣。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买枣不能光看“甜不甜”,“糖精枣”正规市场较少见,多出自路边推车摆摊的商贩。 
  13日上午,在城区振兴路一家商场内,大量刚上市的鲜枣占据了不小的地方,个大颜色鲜艳,引得不少顾客正在选购,正在购买鲜枣的王先生说,现在的枣都不小,一般他都是挑甜的买,“我也不会认,应该是越甜越好吧!”
  随着近期媒体有关“糖精枣”的报道,人们对于食用鲜枣安全性的担心也越来越大。“不甜不想吃,太甜了又很担心。可现在的枣长得都很好,吃上去口感也很好,根本看不出有没有问题,真害怕买到‘糖精枣’。”市民刘女士说。
  据了解,国家已明确将鲜枣瓜果等列入禁止添加糖精钠之列。食药监部门专家表示,不法商贩在热水中加糖精钠,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枣的甜度,且果皮比果肉更甜。糖精钠泡枣是属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行为。至于“糖精枣”的危害则要看糖精钠添加的量,一般用糖精钠泡枣的量不大,因为糖精钠甜度高,量大会有苦味,泡出的枣口感就不一定好。如果枣中糖精钠含量偏高,会抑制消化道内一些消化酶的分泌,食用后可能厌食,但不常吃没太大问题。“糖精枣”在正规市场出现得少,多出自路边推车的商贩,售价比正常大枣便宜许多。
  市民朋友选购鲜枣时往往看其外观,品尝是否鲜甜。不法分子正利用了消费者这一心理,用糖精钠制作“甜枣”。 
  专家提醒,自然成熟的枣一般是由绿到黄,再到红,是逐渐成熟、变色的过程,果皮上有不均匀颜色,不会绿红分明。用糖精钠浸泡过的“糖精枣”,颜色红绿分明,或为铁锈红、暗红色;自然成熟的大枣果皮不甜,但果肉甜,而被糖精钠泡过的大枣,果皮比果肉甜;有些“糖精枣”果皮褶皱,蒂部萎蔫,不耐储藏。如果在购买时发现上述特征,一定要谨慎购买。        本报记者 焦守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