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08”“员递投美最”:珍王
背上邮包,就忘了所有烦恼
2016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珍是留守儿童的爱心阿姨。 本报记者 邢孟 摄
     本报记者 邢孟    
    初见王珍,30岁的她利索的短发,清秀的面庞,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笑起来让人过目难忘,虽然是一名年轻的“80后”,但是王珍已经在投递员的岗位上干了七年。七年间,王珍从一窍不通到现在的业务能手,从腼腆的小姑娘变成了孤寡老人口中的“好闺女”、孩子们心中的“爱心阿姨”。一年365天,她将责任与爱心洒满邮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最美投递员”。

儿时梦想,她走上邮路成为一名投递员
    因为儿时的梦想,2009年5月,王珍成为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东省曹县分公司的一名投递员。“小的时候,看到身穿绿色邮服、背挎邮包的邮递员特别神气,就想着自己长大了也要当一名邮递员。”说起儿时的梦想,王珍有些不好意思,她说,直到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投递员才体会到其中的责任与艰辛。
  刚开始接触投递工作时,王珍主要负责曹县侯集镇部分单位及辖区的7个行政村的投递工作,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奔波60多公里在第一时间将邮件、报刊等送到每一位用户手中。由于王珍负责的投递线路都是在农村,她每天都要在八点之前将所有要投递的报刊杂志等分类整理好,午饭常常都是在投递路上随便吃点,或者等所有的邮件、报刊等投递完到下午三、四点再吃。“要是碰上双十一等快递高峰期,每天都得送到晚上八、九点。”王珍说,随着农村网商的发展,现在农村的快递包裹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到一些网购高峰期,他们每天送完包裹回到家都得晚上十点甚至更晚。虽然辛苦,但是王珍却从来没有想到要换份工作。“我喜欢这这份工作,每天一背上邮包,就忘了所有的烦恼。”王珍笑着说道。
  现在,王珍从事投递工作7年,没有发生一次客户有理由投诉,她投递路线上的用户不仅成为了忠实用户,有很多都成了王珍的朋友、亲人,王珍也连年被评为“优秀投递员”。
助老爱幼,她还是“好闺女”和“爱心阿姨”
    每天往返于投递线路,王珍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时常尽已所能帮助他人。侯集镇小楼子村有一位退休教师马先提,坐在轮椅上,腿脚不便。慢慢的,王珍了解到老人虽有退休工资,但远远不够贴补家用,老伴患病后,家中更是捉襟见肘。从此,王珍时常嘘寒问暖,帮助老人做家务活,给老人捎带需要的物品。知道老人身体不好,除了老人自己定的报纸外,王珍还自己出钱给老人订阅了一些健康养生类的报纸。现在,老人早已将王珍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每逢王珍投递到他家时,总会拉着王珍向邻居夸赞“俺闺女又来看我了”。除了每天的投递工作,王珍都会去看望这些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捎带些生活所需品,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除了马先提老人外,王珍还是投递线路上的很多孤寡老人的“好闺女”。
  此外,在投递工作中,王珍也接触到一些留守儿童,心中十分酸楚,并从此开始关注这些孩子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鼓励,记住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并给他们带去生日蛋糕陪他们一起过,将孩子们时常牵挂在心中,成为8个留守儿童心中的“爱心阿姨”。
工作七年,陪伴成了她对家人最大的亏欠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孩子才三个月,现在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在帮我带。经常是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醒,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睡着了。”说起家人,王珍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参加投递工作以来,家中所有的事情包括两个孩子都扔给了丈夫和婆婆。起初婆婆也想让她换个工作,但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王珍已经离不开邮路,离不开投递线路上的大爷大妈和孩子们。从业七年,为了她喜爱的投递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成了她内心最大的愧疚。
  “都是婆婆和丈夫在背后默默支持我,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王珍说,现在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家中所有的事情从来都不让她操心,甚至在得知王珍帮助留守儿童的时候,婆婆还主动提出要和王珍一起尽已所能帮助这些孩子。对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心中十分感激,今后,她也将加倍努力,将工作做的更加出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