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上学,认下一位“大爸爸”
胶州校车司机刘文德托起一个困难家庭
2016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1日讯(记者 刘震 通讯员 赵连东) 几年前,胶州世原希望小学开通了校车,但是该校学生刘德顺却因为家庭困难付不起200元的车费。校车司机刘文德不但为孩子垫付了车费,还成了孩子的“大爸爸”。几年来,刘文德和孩子家的关系越来越好,现在连庄稼活都帮忙干,成为当地美谈。
  21日,胶州市民刘文勇把一面锦旗送到了城乡公交胶州汽车总站,向工作人员讲述了刘文德助人为乐的事迹。原来,刘文勇是胶州市里岔镇朱戈刘村人,他右腿先天畸形,无法正常行走;妻子也因病致残常年吃药,一家人只能靠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艰难。
  2012年,刘文勇的儿子刘德顺就读的小学开通了校车,但是夫妻俩却被200元车费难住了。刘文勇四处借钱时被本村的刘文德看见,问明情况之后,当校车司机的刘文德“免去”了小顺的车费。“说是免了,实际上是文德兄弟自己付了。”刘文勇说,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明白。
  从那之后,懂事的小德顺就经常到刘文德家里玩耍,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爷俩”关系也越来越好,最后小顺干脆叫刘文德“大爸爸”。刘文德既然收了小顺这个“义子”,自然也担负起了照顾刘文勇夫妇的重任,平常开车载着夫妇俩去看病、干些力气活自不必提,甚至连种地、收庄稼的活也都干了。“年轻的时候我常年在外跑长途,家里的地都卖了。现在开校车空闲时间比较多,看到文勇一家子这么难,我就好人当到底吧。”48岁的刘文德干起农活来不喊累,后来还把同事也拉来一起帮忙。寒来暑往,四年多从未间断。刘文勇每次想要拿些地里的土产送给刘文德都会被他拒绝。
  据了解,刘文德不光照顾老乡,还经常做好事不留名。他曾多次拾金不昧,路上遇到交通事故,也总是热心救援,之后再悄悄离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