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打出扶贫“组合拳”
乳山为45个省定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助其脱贫
2016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1日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姜勇 侯志苗)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乳山建立“第一书记”住村、市直部门全程包扶的扶贫机制,为45个省定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彻底拔掉“穷根”。 
  为让“第一书记”尽快进入角色,沉下身子把扶贫工作做扎实,乳山从各镇分别抽调选派1名熟悉农村情况的机关干部和“第一书记”一起脱产住村,每月不少于20天时间“扎根”村里,帮助“第一书记”熟悉村情,找准扶贫工作切入点,最短时间内形成合力,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今年,乳山坚持“因户制宜”原则,由“第一书记”、镇“两委”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等组成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村进行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建立贫困户档案,实现 “每户一档”,并根据调查的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方案,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扶贫先扶志,要“输血”更要“造血”。乳山重点开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设施建设扶贫、创业就业扶贫、教育增智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社会参与扶贫、党建提升扶贫等9种扶贫模式,帮扶贫困村引进农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入股等方式,获得稳定收益。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下基层”、“雨露计划”等扶智活动,帮助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授人以渔’帮扶才能扶到点上、帮到根上,让贫困村脱贫致富路越走越顺。”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为避免精准扶贫工作中,个别干部应付、走过场,乳山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督导考核机制,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工作台账、到村民家中调查了解情况、电话随机访问等方式进行督导,定期不定期对干部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导,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考核各镇和市直各部门落实市委重点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今年,在原有扶贫工作基础上,乳山继续推进剩余33个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力争45个村中有30个以上村达到退出标准,完成剩余3327户、6672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