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明时代”的秘书长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加利
  德奎利亚尔
  瓦尔德海姆
     《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法律上对秘书长5年任期的届数没有限制,但至今没有人任期超过两届。按惯例,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不担任秘书长一职,且每任秘书长采取地区轮换制度,从不同地区的国家选任。今年这次公开遴选秘书长之前,以往历次均由安理会闭门磋商,只有安理会一致认可的人选才能推荐至联合国大会表决和任命。
  挪威人赖伊是联合国首任秘书长,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支持联合国进行军事干预,引发苏联不满。由于苏联随后抵制联大,且美国拒绝接受赖伊之外的其他人选,赖伊1951年获连任。但由于苏联强烈反对其继续任职,且美国参议员麦卡锡也指责其雇用“不忠诚的美国人”,赖伊被迫于1952年11月辞职。
  1972年,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接替缅甸人吴丹成为第四任联合国秘书长。1972年8月,瓦尔德海姆应邀访华,成为首位正式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正是瓦尔德海姆决定联合国下半旗一周。同年底,由于中国的继续支持,联大表决通过瓦尔德海姆连任秘书长。
  1981年,已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宣布再次竞选连任秘书长一职。此举引起第三世界国家不满,按地区轮流的惯例和原则,下一任秘书长应由非洲或拉美国家人选担任。此前,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推荐坦桑尼亚人萨利姆代表非洲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后来,近百个不结盟国家通过决议支持萨利姆竞选。
  当时,瓦尔德海姆得到美国的支持,而中国则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支持萨利姆。此后,安理会就推荐秘书长人选问题先后进行了16轮投票,但每一轮两人都会分别遭到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美国否决萨利姆,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后来,在与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交流后,瓦尔德海姆于1981年12月宣布退选。最终,第36届联大根据安理会的一致推荐通过决议,任命秘鲁人德奎利亚尔为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
  1992年,埃及人加利获任第六任联合国秘书长,是首位任此职的非洲国家代表。上任后,加利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1993年,发生在索马里的著名的“黑鹰坠落”事件,造成19名美军精英阵亡。当时,联合国维和部队正在索马里组织维和行动。事发后,美国将这一惨剧归罪于加利和联合国的决策失误。此外,加利还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
  加利与美国的关系恶化,导致其第一任期结束谋求连任时遭到美国的反对。加利也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能连任的秘书长,但他任内发生许多国际重大事件,被称为联合国历史上最动荡和最具挑战性的时期。
  加利与中国关系友好,曾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曾会见10名获“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友好人士,加利就是其中一员。一个月后,加利以93岁高龄在开罗病逝。
   本报记者 赵恩霆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