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能否叫好又叫座
2016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看病找玩伴,离家不远就有好去处。近日,济南有社区推出“新款”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这种模式能不能适合济南这方水土,您愿不愿意把老人送去社区“托老所”,社区养老如何更吸引人,对此您怎么看?

  亲历:
儿女省心又放心
老人幸福有保障

  @韩桂香:笔者的母亲出院后面临康复与照料的困境,公立养老院一位难求,民办养老机构价格太高,找个保姆也很难称心。因此,一直盼望着家门口能有个日间照料中心,白天送去、晚上接回,那样儿女们省心,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保障。所以,笔者对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很是看好,这是有益的探索,也是“老有所依”的基础保障。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爆棚,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在养老院看病不方便,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在医院与家之间奔波又耗不起,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无疑是“及时雨”。
有了社区“托老所”
不怕退休寂寞孤独

  @陈立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没有顾虑,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是所有老人的心愿。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好多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虽然衣食无忧,却是寂寞孤独,更可怕的是身体不舒服也不能及时就医诊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说是一件办到老人们心坎上的好事,不仅会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还会得到老人孩子亲属的支持。我马上就要退休了,如何过好退休后的生活,怎么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不至于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是我经常琢磨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社区也有这么好的医养结合的日间照料中心,我会认真考虑的。我想,这也是好多退休老人的想法。
支持:
家门口养老
符合中国传统观念

  @田华:在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当下,单纯依靠子女照顾老人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毕竟一个家庭往往会有四个老人需要两个年轻人照顾,况且年轻人也都有工作,需要养家糊口、抚养孩子,让他们全身心照顾老人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说,社会需要接过照顾老人的“接力棒”,以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主要是养老院,但是,对于受着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深远影响的济南人来说,会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想离开孩子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如此一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部分老人的需求,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医疗养老相结合
实现养老最优化

  @冯勇:“医养结合”应该是将来老年人养老的理想模式,但是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如果“医养结合”的模式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这样的“托老所”足可信赖,那么,作为晚辈,我是非常愿意送自己年近八旬的父亲母亲去安度晚年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一种养老的社会发展趋势,因为这种方式拥有其它养老模式无法比肩的优势,既能够实现养老的目的,又能够对老人实施实时监护,解决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养老方式的最优化管理。
担忧:
老人社交圈固化了
未必是件好事

  @王锦南:社区养老虽好,但老人的社交圈子就太小了。要知道,既然是同一个社区的老人,天天呆在一起,会不会腻呢?老人的社交圈子局限于社区,结交的朋友也就少了,眼界也就小了,对老人的养老而言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笔者以为,社区养老能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但除此之外,也要采取措施扩大老人的社交圈子,多与周边社区养老机构开展一些联谊活动,让老人有机会结交社区之外的朋友。
听起来很美
得让百姓消费得起

  @付秀梅:不能否认“医养结合”代表了现代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但是“医养结合”首先得让老人消费得起,不能光想着设置诸如康复治疗室、空调等高档豪华的设备设施,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普适性,要让普通收入家庭的老人也能负担得起。因此建议“医养结合”不但要接地气,更要站在普通老人的角度来定位。只有兼顾不同的需求,兼顾不同消费能力的老人,“医养结合”才能真正惠及老人。
建议:
从头开始探索
许多细节待完善

  @曲征:作为新生事物,济南的日间照料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需要规范与完善。比如,在收费标准上执行什么规章制度,物价部门是否应该对其收费予以规范。再比如,在招收老人入住方面,采取什么标准与措施;在日常照料过程中,老年人出现突发事故或者个人突发疾病等情况,如何确定责任承担方,如何划分责任承担比例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确立严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并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
真正以老人为本
才能叫好又叫座

  @朱慧松:从外地情况来看,类似这样的服务也曾出现过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愿意接受服务的老人数量不多,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老人及其子女观念上没有转变,有的日间照料中心受困于资金、人手、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提供的服务不够丰富和细致,老人自然就不会买账了。而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有关方面要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和人性化。如加大宣传力度,让老人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打消他们的顾虑。在此基础上,职能部门要把政府扶持落实到位,同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确保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丰富的活动、贴心的服务。
医养结合理念好
变成现实有难度

  @王朝: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试点“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很有现实意义。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要想真正实现“医养结合”,还面临不少的困难,比如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诸多问题。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都认为医养结合仅仅就是把养老院和医院结合在一起,或者是社区医院里设置养老病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扩充现有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其成为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也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为老人送药上门、陪同就医的同时上门护理等“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养老人才缺口大
后续培养得跟上

  @庄秋燕: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共约100万人,但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仅仅有30万人,其中能够取得职业资格的更是仅有5万人,这个数字对于我国当下近2亿之巨的老年人来讲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国家亟需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机制,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壮大这支队伍的力量和数量,并推行对现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政策,为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服务。
打油诗
@黄伟民
老有所依新思路,
社区开办“托老所”。
白天照料中心管,
晚上返回自家“窝”。
看病保健近咫尺,
结识玩伴唠唠嗑。
医养结合有依托,
居家养老好处多。
本期杠子头
【朱慧松】
  通过对来稿质量、数量统计,朱慧松获得了本期“杠子头”称号,获得杠子头津贴100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