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皆是古装剧
白玉兰失去标杆意义
2016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遭遇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质疑声,作为中国电视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完全倒向古装剧和收视率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正在失去其标杆和引领意义。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刚刚结束的白玉兰奖,是古装剧大胜的一届。最佳编剧是年代剧《少帅》的编剧江奇涛,《琅琊榜》导演孔笙、李雪共同获得最佳导演奖,最受关注的视帝和视后,来自《琅琊榜》里的胡歌和《芈月传》主演孙俪。令人遗憾的是,上述重要奖项全部来自古装大剧和年代剧,现实题材作品在本届白玉兰奖中颗粒无收。在这个评奖年度,现实题材作品并非没有优秀之作,比如赵薇、佟大为领衔的都市剧《虎妈猫爸》,比如讲述经济体制转型下中国商人平凡故事的鲁剧《温州两家人》。
  在很多人看来,获奖的相当多作品都是资本的胜利,也就是IP的胜利,收视率的胜利,投入产出比的胜利。而现实题材作品,在这方面走得比较艰难。同样是在电视节的论坛上,著名编剧汪海林、宋方金直言不是来参加论坛的,而是“来报警的”,因为影视剧行业演员片酬、电视剧售价、收视率和网播量数据一日千里,甚至存在着大面积造假,这个行业“放眼望去都是嫌疑人”。作为一个产业,影视产业当然要谈经济效益,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人已经羞于谈社会效益了,已经无意去拍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这的确令人警惕。当电视剧行业陷入资本的泥淖,放眼一望皆是古装剧时,对这个行业有引领和标杆意义的白玉兰奖,应当通过调控奖项对行业做一些警示,很遗憾,白玉兰奖跟着已经走偏的电视剧行业一路狂奔,而失去了其自身该有的标杆和引领意义。
  对评奖作品播出时间段的选择,也决定了白玉兰奖正在失去其标杆和引领意义。入选白玉兰奖的电视长剧,全部是已经播出的作品,这让白玉兰奖的颁发,更像是“事后诸葛亮”或者“论功行赏式的颁奖”。这种对作品选择的滞后性,也表现在中国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上。已经播出过去差不多一年时间甚至二三轮播出都已过去的电视剧,其出品方领取这样一个奖项,除了“论功行赏”,对业界的引领作用微乎其微。如果一部剧在未播出前经过评委的公正评选获得大奖,对这部剧的发行和以后此类剧的制作,都有引领作用。那样的引领作用,会让这样的奖项有更高的含金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