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打浒,效果为啥不明显
三问专家打浒何处去
2016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联合打浒效果好像不明显,这办法是不是不好使?浒苔之患难道无解?到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7月13日,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齐鲁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
  今年打浒
与往年有啥不同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介绍,通过提前观测,今年对浒苔的状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6月,鲁苏两省十余家科研单位40余名专家齐聚青岛展开绿潮最新调查与研究,确定对黄海绿潮提前防控、提前打捞的可行性。
  除了使用科考船与渔船进行浒苔区域前置打捞外,此次鲁苏联合打浒还使用了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现场监测,确保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绿藻分布数据。
  “对浒苔实施卫星监控,紧接着进行无人机监测,科考船实地打捞,三方联合以确保对于浒苔的追踪与科研,这一方法首次明确了鲁苏浒苔的同一种类及漂移路径。”孙松说,北纬34度这一区域是浒苔大量聚集区,也是快速生长区域,因此,前置打捞能有效解决浒苔整治问题。
前置打浒
到底合不合算

  “效果不是那么乐观。”孙松称,建立一个浒苔整治科学体系需要多方面联合,今年是前置打捞举措的尝试,科研单位提供科研方案,但是具体到打捞治理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彼此之间协调配合。此外,浒苔在北纬34度区域生长速度较快,生长率达到20%,也就是说五天的时间内就增加一倍,仅靠周围渔船与海大状元号进行打捞是不够的。
  “再一个就是投入与产出比例方面,这一前置打捞的举措虽然是比较可行性的方案,但是产出的收益究竟能不能大于投入,这一问题值得思考。”孙松等科研专家称,浒苔目前给鲁苏两地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到北纬34度海域打捞,到底值不值得,是个问题。
将来打浒
还有啥好办法

  “今年只是一个尝试,明年我们将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案。”孙松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单位已经对浒苔与紫菜养殖、浒苔源头北延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明年将得出调查结果,并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
  “同样的水温、环境,为什么浒苔的源头只在那一区域,随着时间推移,浒苔源头会不会北延。目前渤海海域已经发现另一种浒苔,对于浒苔产生原因、控制浒苔生长的因素、未来蔓延方向、风险预报将是我们科学家研究的主要目标。”孙松认为,今年浒苔前置打捞方案的提出促使国家级实验平台需要建立,浒苔研究只是一个切入点,未来,这个实验平台将对大的生态体系展开科研,构建大的健康生态系统。此外,科研单位还在沿途对浒苔生长环境干扰、生物天敌克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期望得到有效成果。
        本报记者 陈之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