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社区居委会里
享受社区关爱,十亩园智力残疾人张小玲学会融入社会
2016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小玲在何建梅的办公电脑上看活动照片。本报记者 许建立 摄
  张小玲参加社区组织的游园活动。本报记者 许建立 摄
     张小玲是十亩园社区的一名智力残疾人,虽然在与人交流上存在障碍,但她对社区却“情有独钟”。她通过社区融入社会,在社区大家庭的包容下,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

  本报记者 许建立     
社区百名残疾人
她是个“特例”

  每天上午9点左右,卢阿姨带着张小玲(化名)出门散步、买菜或者专门去家门口的居委会里看看。年近七旬的卢阿姨是张小玲的母亲,退休后专心在家照顾女儿。在卢阿姨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今年40多岁的张小玲同妈妈外出时,总是牵着妈妈的手,说说笑笑地紧跟在妈妈身旁,只是因为智力的问题,张小玲和正常人显得不同。
  在社区残疾人档案中,张小玲被登记为“智力二级”。根据智力残疾分级,智力二级表现为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差,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由于智力原因,张小玲至今未婚,常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父母照料她的日常起居。
  张小玲是十亩园社区居委会一位特殊的常客,没事时去,有事时更要去,只要条件允许,她每天会喊着卢阿姨去居委会“报到”。“小玲这些年像‘长’在居委会一样。”十亩园社区居民王女士调侃道。
  和其他残疾人不同的是,张小玲喜欢参加各类社区活动,科普讲座、文化宣传等等,在一些活动中,张小玲可以说是老面孔了。社区活动虽然规模小,但在大家的帮助下,发放宣传单页、争当志愿者等事情她还是力所能及的。社区宣传栏的橱窗坏了,张小玲看见后第一时间告知居委会;创卫的时候跟着大家清理垃圾,美化社区环境;居委会门口贴出了通知,张小玲会让妈妈念给她听,生怕错过什么活动。
  6月底,十亩园社区举办了一系列文艺演出,可由于家里的原因,卢阿姨没能带女儿到现场观看。几天后,张小玲来到居委会,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十亩园社区居委会主任何建梅的办公室,说想看看现场演出的图片和视频。何建梅感慨地说:“一直以来,十亩园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最浓的亲情关爱着社区内的残疾人群体。挂靠在我们社区的残疾人有一百多名。不过像张小玲这样的,还真是特例。”
“迷恋”社区的事情
她状态好多了

  说起女儿经常往居委会跑,卢阿姨其实挺纠结。一方面因为女儿“迷恋”上社区的事情后,“感觉她的状态好多了”;另一方面毕竟孩子异于常人,“一去居委会,她就和人家说个不停,影响人家的正常工作,我就在旁边拽着她。说心里话,给社区工作人员添麻烦了。”
  2003年卢阿姨退休后,便每天寸步不离地陪着女儿,和女儿一起外出,一起活动。“我退休后有了足够的时间照顾女儿,有时我就带着女儿一起去听讲座,参加好玩的社区活动。女儿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发现她对社区活动特别感兴趣,对社区里的事很上心。社区里的人对小玲非常包容,并没有因为她的智力问题而疏远她,而是努力关怀她,感谢社区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在参加社区活动中,孩子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卢阿姨感动地说。
  对于张小玲来说,十亩园社区里的街心花园是她每天必去的地方。每天出门后,张小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街心花园,看看那里有什么社区活动。街心花园紧邻历下文化中心和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区、街道、社区经常在那里举行活动,例如消防、食品安全、趣味运动会等等。卢阿姨说:“如果走到街心花园,看到那里有活动,小玲就会走过去向人家询问情况,有时还想参与。我就在旁边陪着,怕给人家带来麻烦。”
  2005年,新建的十亩园社区居委会在众人的期待中落成。当时的布局,一楼是居民健身室,可以打乒乓球、跑步,二楼是十亩园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何建梅回忆说:“那时候小玲天天到一楼的活动室,跟上下班一样,在旁边看别人玩。居委会门口停放着大家的自行车,小玲还能根据自行车判断谁来了谁走了。”就这样,张小玲渐渐把社区当成了第二个“家”。“那一段时间,如果小玲早上出门说去居委会,我就非常放心。”卢阿姨说。
对于小玲来说
她们是最亲的朋友

  “有一年下大雪,我们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出门扫雪,我看见小玲也出门了,在路上努力扫雪,大家看了都很感动。有一位居民还从楼上给她拍了照片呢,小玲现在能有意识地为社区做事,真是很不错。”何建梅说。
  另外还有一件事让何建梅印象深刻。2015年8月,十亩园居委会举办社区邻里节,开幕式上何建梅担任主持人。“我在主持的时候,就注意到张小玲想走上台来,大概是想和我说说话吧,我在台上用眼神示意她‘我已经看到你了’。”何建梅说。在台下,卢阿姨也是紧拉着女儿的手,生怕她跑到台上去。“小玲和居委会的人特别亲,对小玲来说,她们是小玲最亲的朋友。”卢阿姨感动地说。
  张小玲也非常感念社区里帮助过她的人,给她理发的彭阿姨,一起跳舞的何阿姨,在社区里见到她们,张小玲就跑过去和她们说说话。
  “社区里有很多残疾人,他们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心、社区的关爱,作为基层的居委会,我们不会放弃每一个人。社区的包容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何建梅说。
不让任何一个残疾人掉队
  管理就是服务,好的服务就是好的管理。这些年来,正是社区的关爱和包容让张小玲找到了久违的参与感、归属感,也让她在社区建设和生活中没有“掉队”。
  众所周知,残疾人由于智力、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在心理上容易和社会产生隔阂。社区作为百姓身边最近的组织,便成为预防残疾人“掉队”的第一道防线。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社区才能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阵地。
  面对智力残疾人,社区工作人员以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们,很多居民参与到帮助残疾人的行动中,让他们在社区中不再感到孤独。
  感恩生活,虽然我们的帮助看似很小,但对于残疾人来说,这就是来自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