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一万里,“蛟龙”号满载而归
本次科考历时94天,“蛟龙”潜水22次,最深6796米
2016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3日,蛟龙号“乘坐”向阳红9号“回家”。 宋祖锋 摄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 宋祖锋) 13日,在历时94天1万多海里的航行后,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全体科考队员顺利抵达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本航次蛟龙号累计下潜22次,其中超过6000米深度潜次共9个,最大下潜深度6796米,并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活动的泥火山。
  7月13日下午两点,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及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缓缓驶入国家深海基地码头。2016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7航次)自4月12日从青岛启航以来,历时94天,航行11837海里,累计下潜22次,圆满完成计划的科考任务。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为群介绍,本航次是蛟龙号自2012年7000米级海试成功以后,首次重返海沟区密集地开展6000米深的下潜作业,9次超过6000米深度,最深达6796米。
  据介绍,蛟龙号在本航次中,多次实现长距离、大落差航行,水下航行距离最长达到5千米、水下作业爬升高差最大1.1千米、单潜次最大地质样品取样重量达124千克。创造了自蛟龙号下潜以来单潜次航行距离、作业高差及地质样品取样重量的最大记录。并首次利用超短基线系统在深渊区域完成设备的原位布放与精确回收作业。本航次完成了一套保压序列采样器的原位布放与定点回收作业,显示了蛟龙号大深度海域高精度定点搜寻作业能力。
  在资源勘探方面,通过蛟龙号在维嘉海山的下潜作业,发现连续富钴结壳分布区,为我国未来在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重点勘探区块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蛟龙号还曾下潜全球深渊的代表区域——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获得了海沟深渊探测的第一手资料和样品,为我国跻身深渊科学前沿研究,推动国际深渊探测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们还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南坡发现了活动的泥火山,拍摄了大量高清视像资料。并且证实了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作业区海山为泥火山,获取了大量泥火山地质样品,为研究泥火山地质活动和俯冲板片的地质过程积累了资料。
  据了解,经过几个月的修整期,蛟龙号计划于年底前执行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8航次),将在印度洋、中国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区域开展调查研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