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不出口,但幸福写在他脸上
本月月底前,王因街道27户贫困户住新房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擦洗老年公寓的玻璃。
     本报记者 孟杰 通讯员 刘梅 张宪雨

  独自拉扯着12岁的儿子,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寺上村的“哑巴”金凤奎要有新房住了,这得益于街道为贫困户修缮、新建新房子的精准扶贫政策。和金凤奎一样,王因街道还有其他26户贫困户也要入住新房。10月31日前,他们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本月月底前
27户贫困户住新房

  这两天,王因街道寺上村的“哑巴”金凤奎见人就支支吾吾打招呼,手里不时比划着,就连性格比较内向的金凤奎儿子脸上也笑嘻嘻的。
  不用父子俩说,村里的人也知道爷俩这么高兴是因为要住上新房子了。
  多年前,金凤奎因为脑血栓导致无法开口说话,成了一个只会比划、失去正常劳动能力的“哑巴”,妻子走失多年,独自一人拉扯着一个儿子。如今儿子12岁了,爷俩住的房子还是村里多年以前的老房子。院子破旧不堪不说,就连屋里也是逢雨就露。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爷俩只能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凑合着过活。
  金凤奎的房子没有修缮的价值了,街道扶贫办、建设办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后,将金凤奎居住的三间老房子连同围墙推平,在原来的地基上新建了三间宽敞的大瓦房。配套建设厨房、厕所,让父子俩好好过个暖冬。
  目前,金凤奎家的新房正在施工中,主体基本完工,不出两周,新房子加上配套设施就全部建完。虽然不会说话,但他的高兴劲全挂在脸上了。
  像金凤奎这样能在10月31日住上新房的贫困户,王因街道还有26家。其中新建7家,修缮20家。
稍等通上电
老人就能住公寓了

  在王因街道后岗村文化广场的西边,一栋两层的小楼拔地而起,这座看似普通的小楼其实是村里为老人谋的一项大福利。
  没钱修建房屋的老人可免费入住,和家属闹矛盾的老人也可暂住,有这样一个幸福地,村里不少人都眼巴巴地盼着小楼尽快通上电。
  村里的老人颛孙士英是最希望能尽快入住的老人了,她一辈子孤孤零零,80岁了还独自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生活条件艰苦不说,平日里连个拉呱的都没有。
  “村里的老瓦房和土坯房较多,一些房子因年久失修失去修缮的价值,街道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们就想着建个老年公寓了。”王因街道后岗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武介绍,老年公寓可以为村里的孤寡老人、老弱病残提供一个免费住宿新房子的场所,也可以让一起居住的老人互相帮助、相互照顾,减少些晚年的孤苦。
  “二层的公寓有51户,一户有两间,足以满足村里老年人的需求。”张明武称,目前公寓已通上了水,等电一通,老人就可以入住了。
  对于老年人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张明武打算建成民俗一条街,给这些老年人们留下点念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