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市民共植公益林活动举行,《今日运河》创刊12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种下一棵树,未来收获万点绿
2017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家长和孩子一起挖树坑。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校园小记者团活动基地揭牌。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3月12日讯 今天种下一棵树,未来收获万点绿。12日,本报“市民共植公益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如期举行,150个家庭集体出动,带领孩子们拥抱大自然,在上九山古村景区种下一棵棵小树苗,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贡献一份力量。本次活动由本报携手济宁市林业局、济宁贵和购物、邹城上九山古村景区联合举办。
  当日上午9点30分,150个植树家庭陆续抵达,原本安静的古村热闹起来。望着地上摆放的一棵棵小树苗,孩子们小声地议论着树的种法。
  不到20分钟,市民张先生一家人就种完了2棵树。“今天有风、有些雾霾,希望种下的每一棵小树苗,都能为净化空气做点贡献。”儿子张业辉第一次参与植树,挖坑、浇水,有模有样。取过寄语牌,张业辉赶紧把“茁壮成长”4个字写上。 
  种好树,用脚踩踩,浇完水,一番“折腾”,孩子和家长们身上虽然留下不少泥点子,但他们仍兴奋地拿出准备好的纸笔,写上寄语挂在树梢上。
  济宁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绿色发展、生态突破战略,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2016年9月,济宁市又提出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这次植树活动,本报邀请150户市民义务植树,自觉履行植树造林的法定义务,共同为济宁的绿化献力,共植一片公益林。今后,这片公益林,将成为齐鲁晚报·今日运河的永久公益林。
  今年是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创刊12周年,本报将陆续推出12个主题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是12个主题活动的启动活动。作为齐鲁晚报在全省的首个地方版,《今日运河》已经与济宁读者共同走过了12个春秋。12年来,今日运河人扎根济宁、关注济宁、服务济宁,相继举办“牵手爱心助学、绿丝带爱心送考”等多个公益活动,广受社会关注。12年来,我们收获的是感动,相伴的是温暖。 

 □延伸阅读                                
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为了给植树家庭营造良好的植树环境,上九山古村景区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将植树区域的土地全部翻整一遍,还专门修了一条小路,方便植树家庭行走。 
  上九山古村景区总经理黄明利介绍,3月正是草长莺飞之际,很开心能有这么多市民家庭前来种植公益林,为上九山古村再添绿色。
  “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黄明利表示,在植树节之际,上九山古村成为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小记者活动基地,这片公益林属于所有小记者家庭,希望孩子们每年都回来看看种下的小树苗,与小树苗共同茁壮成长。 
  “上九山古村一直致力于古村自然生态建设,先后进行古村内原生态绿植填充建设、南山湖生态木植建设、玫瑰花海建设等多项大型生态植树绿化项目,现在造林总面积达400余亩。”黄明利表示,今后景区将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面积,进行黄栌、红枫林建设,预计将在700余亩的林地种植。 
  本报记者 黄广华 马辉 贾凌煜 孔令茹
 □现场花絮                 
这样踩铁锨,容易使上劲
  “你看,这样踩铁锨,比较容易用力。”在植树现场,邹城市林业局、石墙镇林业站的技术人员来回穿梭,给市民讲解植树的要领。 
  “你们知道为什么植树节是3月12日吗?”听到技术人员这样问,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原来,栽树的最佳时节在3月至4月,这时休眠一冬的树木刚苏醒,体能充沛,从苗圃等树苗基地的土壤短暂分离后,移栽他处非常容易生根。 
  石墙镇林业站站长、工程师马钦良介绍,栽种树苗前,应先挖出1米见方的树坑,太深或太浅都不行,所选的苗木应该在1.5米以上,其中根部直径在2厘米以上。把树苗放入坑里,埋好土壤,填平后在树苗周围用土围成一个圆圈,把圆圈内的土壤用脚踩实,这样即使刮大风树苗也不会歪倒,然后给树苗喝透一遍水,再把周围的土盖在上方,一颗树苗就种好了。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棵棵小树苗种完了,参与种树的家庭还挂上寄语牌。

本报铁杆粉丝,活动场场不落
  在参与植树活动的家庭中,小记者韩志康是本报的铁杆粉丝,凡是本报组织的公益活动,他几乎场场不落,当日他的三个亲戚家庭也来植树。 
  韩志康的爸爸说,孩子连续参加了两场公益活动,感觉效果很不错,于是又给亲戚家的三个孩子也报了名。
  “只要看到小记者的活动通知,我和妻子就会沟通好周末的时间,尽量抽出来一个人带4个孩子参与活动,尤其是接地气的社会实践。”韩志康的爸爸说,从参与的香皂DIY、小记者写作培训、植树等活动中,能看出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他们专注、认真的样子值得表扬。 
  在本次活动还有不少本报的铁杆粉丝,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活动通知,每一次活动总能让他们收获满满。这次共植公益林之后,本报将陆续推出更多公益性活动,小记者家庭可以留意“齐鲁晚报小记者qq群”内的通知。 

种下公益林,贵和更有爱
  12日早上7点20分,贵和购物中心的志愿者和10户会员家庭早早来到集合地点,等待这场公益之旅。 
  即便是翻过一遍的土壤,但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志愿者和会员来说挖坑费了不少力。“平时忙工作,很少参加户外活动,这次植树的机会大家都很踊跃……”一名志愿者说。
  作为本土商贸航母,济宁贵和购物始终致力于打造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品牌,曾多次参与、举办绿丝带爱心送考、爱心慰问交警、带听障儿童逛公园、请环卫工人看电影、为独居老人送棉被等公益活动,逐步形成“贵和有爱”的公益品牌系列活动,并作为常态公益项目持续开展。
  济宁贵和购物副总经理林泽奇表示,济宁贵和购物与本报联合推出的走进上九古村景区——共植公益林活动,正是响应济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引导公众投身公益事业,共同掀起植树造林的公益热潮,从而实现“贵和有爱”的社会品牌价值。
本报记者 黄广华 马辉 贾凌煜 孔令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