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养鸡专业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前牟村:
“鸡”感得获来带民村给,遇
2017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善华在鸡舍采收鸡蛋。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如坤 牟张涛 袁文卿
    凭借着规模化、标准化的养鸡产业,鄄城县彭楼镇前牟村,这个几乎家家户户养鸡的村庄在2016年入选山东省第四批一村一品示范村。更为可喜的是,养殖场从农户家里集中到村外的养殖基地,村里的蚊蝇少了,村民的收入高了。
146户人家小村庄 拥有上百家养鸡户
    17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鄄城县彭楼镇前牟村。进入前牟村,原本乡间较窄的柏油路变得豁然开阔,街道两旁矗立着一座座两层小楼,楼前栽植着花花草草,还有两层小楼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街道上有饲料贩子正在给养鸡户卸载豆粕等饲料。沿街往东走,可看到在村里崭新的百姓大舞台广场上,有老年人含饴弄孙……一个村庄俨然一座美丽小城镇。
  记者一行的目的是探访位于该村东南方位的养殖小区。人还未到小区,就看见标准化的鸡舍一座挨着一座,成方连片的,甚为震撼。村支书牟敦利告诉记者,村里有672口人,146户人家。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却拥有养鸡大户60余户,养殖规模小于1万只鸡的散户40户。
  当记者来到养鸡大户牟善华家的鸡舍时,他正在采收鸡蛋。牟善华介绍说,鸡舍除了没有自动化的捡蛋设备,饲料投放、喂水和粪便清理等全部是自动化,大大节省了人力。
  牟善华是村里第一批养鸡户,养鸡已有十八九个年头的他,挣了钱,早早地在村里盖起了两层小楼,还买了辆电动轿车。如今,他还是吉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目前前牟村拥有标准化鸡舍70个,是农业部认定的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合作社拥有成员104户,2016年的产值达到了8000多万元。
外出打工不容易 改行回家养蛋鸡
    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牟善华对村里的养鸡史门儿清。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前牟村养鸡发展史。
  前牟村原先是有名的建筑专业村,由于村里耕地少,青壮年劳力农闲时都外出搞建筑,做泥瓦工。然而,由于当时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健全,有时工资难讨要,村民往往在外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使得家庭各项开支依然捉襟见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常年在外打工的牟善华们也长了见识,尝试改行回家搞蛋鸡养殖。“养蛋鸡在当时算是新兴行业,附近一个村有养的,听说效益不错。”牟善华说,尤其1999年蛋价最高时达到了每斤4.5元,几乎和猪肉价格平行,他就决定尝试一下。
  说干就干,当年春天,牟善华拿出家里2000元积蓄,又东凑西借了1500元,从外地购进了500只鸡苗,当时养成400只,让他欣喜的是第一年就挣到了钱,“刨去成本,挣了8000多元。”牟善华说,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和牟善华同时养鸡的还有牟善哲、牟善明等5户,他们当年收入也都相当可观。然而,由于村民们思想比较保守,加上缺乏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一直到2009年之前,前牟村的养鸡业一直未形成规模。
  当时都是家庭养殖,一家一户在自家庭院里养,人住配房,鸡住主房。牟善华说,在自家小院里最多能养3000来只鸡,受家庭养殖条件的限制,蛋鸡养殖规模不能扩大,养殖户却逐年增加,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
村里有了养殖小区 村民抱团奔“钱”程
    “当时一进村,空气里弥漫着臭烘烘的味,虽说村民养鸡富裕了,但也影响了生活环境。”村支书牟敦利说,2008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就派人进村做工作,说一家一户散养不能形成规模,蛋鸡疾病也不好防治,并且污染环境。
  于是,村两委与养鸡大户协商后,把村里40亩林场腾出来,建设养殖小区,让大伙儿集中养殖。这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免费给小区通电、修路,还给养鸡户扶持贷款,2009年底拥有23个标准化鸡舍的养殖小区投入使用,同年党员养殖户们还牵头成立了吉盛专业合作社,社员们统一进鸡苗,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统一购饲料,统一外销。
  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统一对外销售。“客商来村里拉鸡蛋,要多少箱,我们能确保供应多少箱。但是该他哪天来,他必须得哪天来,如果不来,得交违约金。”牟善华说,鸡蛋行情有涨有落,但是合作社与客商签有长期合同,销售渠道畅通,价格相对稳定,降低了市场风险。
  自建设了养殖小区,前牟村的养鸡业算是走上了快车道,养鸡挣了钱的村民们,一个个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如今养殖小区占地规模也扩大到200余亩,标准化鸡舍达到70个,“尤其去年新增的30个鸡舍,每个鸡舍可同时养殖13000只蛋鸡。”牟敦利说。
  村民牟善于就是新增的养鸡大户,去年新增的30个标准化鸡舍有他的一个,“去年10月投入30万元建的,目前养了万余只鸡,每天产蛋量在800斤左右。”而最早牟善于在威海打工,一年能挣个两万块钱,直到近几年才加入到养鸡的行列,过去一直在家里庭院小规模养殖,“去年养了3000多只蛋鸡,挣了近二十万元,有信心扩大规模啦。”
  像牟善于一样,当地越来越多的养鸡散户开始走上规模化经营道路,也吸引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养鸡致富的行列。
村民生活富裕了 生态环境也好了
    村民们有了钱,基础设施要跟上。近段时间,前牟村两委一直在谋划着修个环村公路,方便村民出行。
  而下一步养鸡业要怎么发展?“拉长咱的产业链,在村东建一座冷库和食品加工厂。”说起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牟敦利思路清晰并且信心满满。
  牟善华说,“前牟村”商标已经注册下来,待村里有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淘汰的蛋鸡可以直接加工成鸡肉食品,而无公害鸡蛋即可贴上绿色标签销往大型商超,还可深加工,开发一些以鸡蛋为主要原料的系列食品。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产业附加值,经济效益更可观了,而且无论鸡蛋市场行情如何变化,都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牟善华说。
  此外,前牟村两委还打算建设“鸡粪”沼气池,以“鸡粪”为主要发酵原料,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难题,还能为村民提供清洁的沼气能,让村民用沼气烧饭、照明。“沼渣还能当作肥料用来耕种,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逐渐走上生态农业的道路。”牟敦利说。
  如今,在前牟村,一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逐渐走上农业生态循环之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