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门口有座高龄“电楼子”
山东第一座水电站的遗存快90岁了,至今保存完好
2017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快90岁的“电楼子”被出租当商铺了。
     “不仅老商埠有‘电楼子’,咱老城里也保存着一处民国时期的‘电楼子’。”近日,本报《拆违拆临拆出百岁高龄“电楼子”》的报道引起了许多济南市民的热议,热心市民孙葆元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济南五中西邻也有一处年代久远的“电楼子”。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实习生 刘双媛      

外墙原汁原味
立在五中门口

  “电楼子”是老济南人对配电室、变电室的称谓。孙葆元所说的这处“电楼子”位于距离东护城河不远处的济南五中西邻,约有两层楼高。正面门口处立着一根老式的木质电线杆,看上去电线杆也有一定年头了。如今,这座闲置的建筑被作为门头房出租使用。
  “电楼子”地面向上一米左右以大块条石砌成,再往上则是由青砖构成。幸运的是,整座建筑的外立面没有被人为粉刷过,一直保留着原始状态,虽然看起来不如商埠区“电楼子”洋气,但仍然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孙葆元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据他回忆,早些时候,兴华街周围都是由这座“电楼子”来供电,当时附近居民不是很多,因此电力绰绰有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电力部门进行了线路改造,这处‘电楼子’里的配电箱被拆除,老楼完成了历史使命。”
  为了支撑起供电网络,配电室往往要有规律地密集分布,例如老商埠片区,曾经每个经纬路的街坊里都配建有一处“电楼子”。然而,东护城河畔的这处“电楼子”却有些特别,附近的居民表示,周围仅此一处。
难得留存下来
尚未有效保护

  济南五中校史馆资料显示,五中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93年创建的“济南济美学馆”,是一所私立教会男校。1912年,学馆之西创建了翰美女学,专门招收女生,济美学馆改名为济美中学。
  其实,济美中学、翰美女学并非独立的建筑,附近还有礼拜堂、华美医院等。这一带曾为美国教会所有,且医院名为“华美”,所以,新东门外这条东西向的街道就被命名为华美街(今兴华街)。
  据济南文史学者秦若轼回忆,当时的华美街西头自护城河的巽利桥起,上坡过东青龙街、青龙后街两十字路口,向东至围子墙内的礼拜堂,街长约二百米。街的西段,即从桥头到华美医院的一段,宽有四五米,路的两旁多为居民住宅、小店铺。医院以东的街段,地势平整,路南为医院及传教士的住房;东段的路北是齐鲁中学、青龙街小学。
  “礼拜堂位于这条街的东头,也就是现在省军区院内,过去进去玩时还见过,如今已经拆掉了。”孙葆元表示,如今同时期的建筑,除了五中院内还有几间平房外,就只剩这座“电楼子”了。“应该把它列入文保单位,好好保护。”
首座水电站配建
已经快90岁了

  更为珍贵的是,这座“电楼子”是山东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的产物,是济南现存难得的一处近代早期工业遗产。
  1928年5月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济南城被日军占领,民国山东省政府及其他机关临时迁到了泰安办公,到第二年5月才又重新回到了济南。此时,中国近现代水利专家张含英来建设厅任职,建设厅位于东护城河另一侧的运署街泉城中学处。
  在建设厅支持下,张含英对东护城河新东门附近的老水闸进行了改造,利用护城河上下游形成的水位差,建成山东第一座日发电能力为1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1937年日本侵占济南时,水电站被毁,后改建成一个水磨,成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厂。
  这座水电站白天用于磨面,夜间向西可供运署街建设厅、教育厅等照明,向东供华美街教会建筑群用电。这座“电楼子”正是1929年为给华美街教会建筑群供电所建,距今有将近90年的历史,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如今,东护城河的水车景观旁,不少游客都会驻足欣赏一组雕塑。这组雕塑反映了以前市民在东护城河边磨面的场景,也是为纪念山东第一座水电站的设计及建造者张含英而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