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上演脱贫“戏大”
2017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曹县5月14日讯(记者 李德领 通讯员 吕明磊)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外在帮扶必不可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更为可贵。在曹县王集镇的扶贫就业车间里,生动演绎着政府和企业联手搭台找路子,贫困人口奋力追赶奔小康的脱贫大戏。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徐楼村扶贫车间的设立为贫困户奔小康打开了一扇致富门。徐楼村是一个有着近三千人口的大村,村民居住较分散,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些年龄偏大、缺乏技术的人却掉队了。为了让贫困人员早日脱贫,王集镇政府与徐楼村工艺品加工厂联合,投入资金25万元,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起了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近30余个,并优先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全村13人在“动动手”中实现了脱贫致富。
  “这些活简单,上手就会。在家门口,抬脚就到了,工资按计件算,时间自由,工作、家庭都耽误不了,一个月拿1300多块钱没问题。”徐楼村村民徐广显高兴地说。
  邵庄村、郭井村扶贫车间的设立,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也让暄暄阁制衣、尚艺演出服加工厂获得了“真金白银”的红利。“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安置贫困户就业,我们成功解决了用工问题,每人每月可收入1500-1800元。”尚艺演出服加工厂工作人员焦婷介绍。
  就业车间在企业、贫困户之间画出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同心圆,实现了多赢,让贫困户看到了新希望。
  小小的扶贫车间,传递着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满满正能量,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除此之外,王集镇还打出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孝心养老、教育扶贫等一整套组合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